“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十一世紀正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創新的世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挑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用現代教育的課程觀、學生觀、教育觀去指導他們的教學。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呢?現就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談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師素質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民主的、科學的教育思想,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在實施創新教育中,首先要樹立師生和諧平等的民主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做法,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式教學模式,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其次,要樹立人才冒尖觀念。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個性,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育人才。第三,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
二、保護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必須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育,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完成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化,鼓勵學生動腦發現規律,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圓周率”這個概念時,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有一位數學家祖沖之,通過大量的計算,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這個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是我國古代數學上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通過講解祖沖之以其頑強的毅力在數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的事例,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無疑將起著極大的激勵作用。適當的教學情境能化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展開創造性的內部動因。
為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課堂上應經常向學生創設和提供能引起學生觀察和知識探求的情景;要善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和方法。在教學中還要安排適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義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樂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作者單位:河北省鹿泉市銅冶鎮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