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做的演示給學生看的實驗。它在物理教學特別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的學科特點決定了物理教學中必須加強演示實驗教學
初中學生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中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維正在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學生仍習慣于靠經驗材料判斷分析事物,不善于從理論上進行推導。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個特點是好奇心強,喜歡探索自然的奧妙,興趣廣泛、強烈,但缺乏深度和穩定性。如果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實驗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和獻身科學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氣壓》一節的教學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實驗,在大試管中注入水,將略小的試管放入大試管水中,然后提問:若手拿大試管倒置,小試管如何?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小試管會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實驗,學生驚奇的發現小試管不但沒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時,緩緩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師及時點撥:是什么使得試管緩緩上升的呢?是大氣壓。學習了《大氣壓》這節課我們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一個有趣的實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整堂課學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二、演示實驗的重要作用
演示實驗是連接認識的主體和認識的客體的紐帶。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離不開表象作基礎,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物理實驗。
學生頭腦有時積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經驗,但有些經驗是模糊的、動搖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生動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鮮明,對錯誤的加以改正。例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運動和力有些模糊的認識。在教學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車實驗,分析實驗,推出牛頓第一定律,在這基礎上更好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試想如果沒有實驗,教學將變得多么困難。
三、本人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并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上課前作好充分準備,注意實驗的細節問題,以免出現意想不到的失誤,以確保實驗成功,提高課堂效率。
2.自制儀器,簡便易行。教學中自制簡易儀器進行實驗,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在講《二力平衡》一節中,我自制了一個正方形硬紙片,如圖1放置,以硬紙片為研究對象,說明硬紙片處于靜止狀態時,F1、F2是平衡力。然后由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對于兩個力在同一直線上和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這兩個條件初中學生掌握不好,對此我對實驗做了如下處理:轉動硬紙片,保持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物體上但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硬紙片不平衡而發生轉動;硬紙片靜止后,用剪刀沿對角線剪開硬紙片,紙片不再平衡,鉤碼掉到了地上。學生在笑聲中自然理解了兩個力要達到平衡,必須是在同一物體上。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白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