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應該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參與公共生活,體驗社會生活,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學校和教師也要創設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讓學生逐步了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公共生活。許多品德,特別是公德,在公共生活的環境中,通過公共交往才能得到體驗和內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應該與課程改革的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生在自學探究過程中思考并提出疑問后,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可選取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作探究有三種常見的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同學就疑難問題互相啟發、互相探討。二是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四個人或六個人,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三是網絡協作探究,即讓學生通過BBS論壇、在線交流、留言板等形式在網上相互交流。這三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確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增進了同學友誼,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應該與課程改革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教師應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維真正處于活躍狀態,產生思想意識的創造體驗,體會到行動和創造的愉悅,達到在實踐中內化思想品德的目的。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嘗試、探索和抉擇,更好地發揮個體的創造潛能,成為課堂學習和社會成長的主人。探究性學習必須是開放的,即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興趣、愛好和知識結構,學生自主地進行生成性品德養成的活動。學生可以在獨立思考、自主選擇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擔負責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長的體驗。倡導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人性化和開放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為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提供機會。
思想教育的實踐性要求教師把學生學習、探索和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并舉。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知識的傳遞,但思想品德不只是純粹的知識,而是一個人言行的表現。為了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們投入到社會實踐之中,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其次,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并重。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導,放任自流是不行的。但是思想品德是人的自覺成長的過程,只有建立在自律基礎上的品德才是穩定的,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律精神,讓他們學會自我反省、自我約束和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河北省深澤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