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類既是環境的創造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在工業發展帶給人類物質文明的同時,隨著能源結構的變化,化學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的排放,化肥、農藥的濫用,不僅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阻礙了工農業及科技的發展,而且危害人類的健康。中學化學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教育的同時,將環境保護的知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中學化學教材中,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不少。怎樣才能把這些內容的教學與環境保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應做到適時、適當。在教學進程中,當講到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如:空氣的污染及防治,水污染的原因及水資源的保護,化學肥料等內容時,就應及時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教學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
二、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應重視環保教育。意在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用最少藥品,獲最佳效果,減少廢棄物,提高環保意識。
1.正確處理廢棄物,使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
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嚴重危害人類生存的環境,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我國能源以煤為主,空氣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嚴重污染。這些酸性污染物與雨滴形成酸雨,對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腫,使水體酸化,可使魚類絕跡,尤其是重金屬和一些致癌物質的污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經專家研究已確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是癌癥發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學實驗中,不僅要少用藥品減少廢棄物,同時對其廢棄物也要妥善處理。絕不能隨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有的還可以變廢為寶。
2.結合化學實驗教學,滲透環保知識教育
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觀考察和社會調查(如參觀造紙廠、水泥廠、化工廠,調查周邊的水環境等),使學生了解周圍環境污染原因及對策。在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同時,也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出專欄,辦展覽和小報,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做講座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和地方的環保法規和政策,認識到破壞環境是一種不道德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
因此,中學化學教育應該把環境保護的知識貫穿于始終,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用先進的科學知識指導工業生產,優化產業結構,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美化地球。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