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理念指導下,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然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該如何看待作業,如何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的樂園,使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對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利用數學作業來發展學生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教學作業設計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學生 新課 數學 作業 教學
一、重視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注意作業內容的趣味性。二是對枯燥乏味的計算題幫學生設計一些游戲性作業,使其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開放性,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設計作業應改變過去的慣例性的書面作業,而應該是形式多樣。開放作業內容和作業環境,也可以通過開放作業形式,展示學生作業成果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近生活,走向社會。也可以讓學生模仿購物計算價格,課間游戲,運動會等情景,把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使他們在這種真實生活情景中,學會積極主動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三、凸顯人文性,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數學是一種文化,在平時的教學和作業設計中就應該體現現代文明,凸顯人文精神。實踐證明并不是每一位學生對于相同的作業都能承受,因此,作業設計必須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供學生自主選擇訓練,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促進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得到主動發展。
四、強調多元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作業設計要以《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先進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完成作業,不僅要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還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在學習利率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到周圍的儲蓄機構去調查,并為自己的壓歲錢設計一個最佳的儲蓄方案;學習完平面圖形后,可以讓學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圖案來。這樣的作業不僅能鞏固深化新知識,而且還能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培養。
五、重視評價性,發揮作業的有效性
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教師不應以作業的正確與否作為衡量學生作業的唯一標準,應該看他是怎樣想的,是怎樣做的。同樣一個答案,有的方法簡捷,有的方法繁瑣,有的是學生自己動腦筋的結果,如果給同樣一個評價,就有失公正,這樣也會大大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因此我們在批閱作業時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及”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優化作業評價,增強學生信心。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并且及時有度的呈現激勵性評價,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共鳴。從中尋找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自信。特別是對于急需鼓勵的中差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我認為學生的作業,不只是單一地做數學題,而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入作業中,設計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讓作業內容豐富起來,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
參考文獻:《走進新課程》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