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體主動構(gòu)建的過程,課堂中主體參與性還不夠。怎樣才能使學生成為整堂課的真正主角。我認為要把物理教學置于學生生活和社會的具體情景中,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開展適度的科學探究,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課堂教學主體。
關(guān)鍵詞:生活情境 科學探究 問題貫穿 民主氛圍
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體主動構(gòu)建的過程,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參與者。學習中學生主動還是被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要把物理教學置于學生生活和社會的具體情景中
利用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問題:如,講靜摩擦力時,可以通過用力推桌子,桌子為什么不動?進而可以通過這個情景追問摩擦力的方向怎樣?大小怎樣?這個力的作用是什么?產(chǎn)生的條件是什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把問題一個個拋給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中,從而歸納出知識。再如,在拔河比賽中,既然雙方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應該不分勝負,而實際上總有一方獲勝,這是否違背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腦中產(chǎn)生矛盾,進而主動的參與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我讓重量級的男同學(腳穿滑冰鞋)與一瘦小的女同學現(xiàn)場進行拔河比賽,女同學會贏嗎?為什么?有人說“能”,有人說“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課堂上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課堂知識加以理解、分析和描述,說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感受。增加學生參與面,提高學習的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開展適度的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中,學生可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動參與到知識的過程中,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如,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可改為學生探究實驗,給學生器材。先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評價、找出可行的實驗方案。用一根彈簧秤和用兩根彈簧秤拉時,要把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加深對合力與分力的理解,突出作用效果相同。再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定則。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gòu),符合認知規(guī)律,探究性學習,給予了學生自我發(fā)揮和自我展示的空間和機會,學生學習興趣濃、參與活動的程度高,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課,我通過設計這樣一個實驗,單擺模型,讓小球從尺子的邊緣自由釋放,讓一學生坐在椅子上,并使鼻子貼近尺子的另一邊緣,但不能動?!澳膬晌粚W生愿意完成這個實驗”這時學生心中自然會冒出想法:到底會不會打到鼻子。老師激勵:“哪位同學愿意坐在這椅子上,向高難度挑戰(zhàn)。”學生上臺了。教師嘩然安靜,一次兩次小球都迎著鼻子過來了,但總是在快靠近鼻子時退了回去。這時學生能猜出大概是什么守恒呢?為什么會守恒?產(chǎn)生較強的情感震撼,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zhuǎn)入到活躍狀態(tài),產(chǎn)生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順勢設計自由落體的情景,提出問題,由學生尋找這個過程不變的一個量并找出理論依據(jù)。引導學生主動地回憶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教師的設疑中,學生的思維將不再是一種被動接受的方式而是以一種自主回憶、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中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在快樂的環(huán)境里人的思維才變得更積極、更活躍。而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首先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研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時已知V0,物體下落的高度H,求末速度。有學生還是會提出用Vt2-V02=2ax直接求。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把評價權(quán)交給全班同學,“你覺得他說的對嗎?為什么?”“到底能用這個公式嗎?”等,由學生自己討論分析,加深了對疑難問題的理解,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不能一味的加以否定,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當然教師還要表明該同學的想法是代表一部分同學共同的想法,要注意選擇適當?shù)难赞o,否則也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再則尊重學生求異思維,上題的平拋問題中有同學會用平拋知識來解決,有同學會用機械能守恒知識解決。教師都要加來表揚和激勵。
總之,作為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課堂情景,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開展適當?shù)目茖W探究,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名副其實的課堂教學主體。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蒼南縣靈溪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