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炎帝文化開發的重大意義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開發炎帝文化區既有利于改革開放,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利于發展我省的旅游業和提高我省在海外的知名度。”這是1995年11月17日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批轉省政協辦公廳《關于報送炎帝文化區的建議的報告》的函件中的意見。
長治,古稱上黨。以長治市城區、郊區、長治縣、長子縣、潞城市、黎城縣、壺關縣為中心,炎帝廟宇之密集,炎帝文化遺存之繁多,為全國所罕見;炎帝活動之確鑿,史籍記載之翔實,也為全國所獨有,而且已經構成一個文物繁密,種類齊全,內容豐富,品位極高的炎帝文化密集區。
以長治市為中心,離長治老城5華里的百谷山,俗稱老頂山,又稱柏谷山,是炎帝育五谷嘗百草的地方。目前百谷山周邊地區城區、郊區、壺關、長治縣、長子縣等周圍有12座炎帝廟、神農廟遺址,記載炎帝史跡碑文尚存50余座,百谷山上的神農井、未耜洞、古寒泉,刻有“炎帝”殘碑和宋代詩碑留存。長子縣現存女娃廟(靈湫廟)地上碑碣15座,埋于地下20多座,有待于開發。

長治縣黎嶺村至今還存有古碑“羊頭山黎侯廟碑記”一座。古文獻記載是炎帝建國之地,現在稱“黎都”,史籍記載炎帝曾在此建有國家者國——即黎國,嶺上曾有大型炎帝廟一座。而且高平炎帝陵莊里村離長治市僅60華里,傳說炎帝夫人娶自長治縣原家莊。由此可見,在長治周圍六七十公里范圍內,炎帝文化遺跡不僅繁多而且密集,從活動、建國到安葬,構成了炎帝生平完整紀事和一個文化遺存體系,很值得開發。
史籍文獻記載炎帝在上黨建國,是炎帝神農在長治地區歷史存在的又佐證。《竹書紀年》稱:“炎帝神農氏,其初國伊,又國耆,合而稱之,又號伊者氏。”《尚書傳》稱“耆即黎也。”經考證,伊國在今河南省附近,黎國在今長治縣黎嶺村附近。這些記載,無疑是炎帝神農活動于上黨的有力證據。
目前,長治縣黎嶺上建有大型黎都公園,在原炎帝廟遺址上建有大型炎帝宮殿,成為長治地區最大的炎帝廟和炎帝文化宣傳之地和旅游場所。
二、長治市炎帝文化遺址分布狀況
長治市區百谷山周邊有長治郊區滴谷寺炎帝廟、郊區關村炎帝廟、城區柏后村炎帝廟、壺關東長井炎帝廟、壺關小北莊炎帝廟、郊區李村炎帝廟、長治縣黎都公園炎帝宮、長治縣北和炎帝廟、長子色頭炎帝廟、長子北高廟中炎帝廟、長子方山村女娃廟(靈湫廟)、潞城市翟店五谷廟以及老項山始祖百草堂規模較大,設施較全,這些炎帝文化的遺址、廟宇、碑文形成了長治市炎帝文化分布的密集區。因此,以長治為中心,開發建設一個炎帝文化區,既符合歷史真實,又可認識我們民族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族精神,可帶動長治地區旅游業,促進經濟發展。
三、長治市炎帝文化軟實力開發成果豐碩
長治市在炎帝文化開發方面,近年來也取得了較大發展,如長治老頂山始祖廟百草堂、老頂山炎帝大銅像紀念館、滴谷寺村炎帝廟、耒耜洞、神農井、百谷泉、郊區關村炎帝廟、長治縣黎都公園炎帝宮、炎帝碑林、長子縣北高廟炎帝遺跡、長子色頭炎帝廟都修建如新,成績顯著。伊是比起湖南炎陵縣炎帝陵,湖北隨州歷山炎帝陵,陜西寶雞炎帝祠、炎帝陵,高平炎帝文化事業開發,我們長治差距很大。
長治市在炎帝文化軟實力的開發研究方面,在全省、全國范圍內可謂名列前茅。自2005年,長治市城區炎帝文化研究會在區委、區政府支持下成立后,在四年時間內,先后編著出版《炎帝文化》期刊共8期,發行范圍包括北京、陜西、湖南、湖北、山西、香港、臺灣、西藏等全國各地。中國社科院專家稱《炎帝文化》苴月刊在全國名列前茅。并且出版了文化系列著作《五帝斷代工程研究》、《炎帝文化》論文集、還有副會長一丁《舜帝的傳說》,常務理事冀光明詩集《帝女傳》,董富來《炎帝在上黨的傳奇》等14種炎帝系列書刊,15000余冊,參加國內外學術研究5次,2006年《五帝斷代工程研究》獲得“世界重大學術成果”特等獎。2007年區炎帝文化研究會派代表參加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的“中韓兩國人文社會科學創新高層論壇”大會,宣傳了長治炎帝文化,擴大了長治炎帝文化在國外的影響,使長治炎帝文化首次走出國門,提高了長治在國外的影響力。
今年,又編輯了大型文獻資料《炎帝匯典》一書,110萬字,300余幅照片,并且準備作為長治市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獻禮!
為了搞好炎帝文化區的開發、利用,加大炎帝文化區的開發力度和炎帝文化產業的開發力度,我們建議:
1、盡快組織和發動縣、區主管單位對炎帝文化遺址、遺存進行修復和保護。對于炎帝廟進行維修和建設,長治市周圍的炎帝廟維修較好的有:郊區關村廟、長子色頭炎帝廟、黎都公園炎帝宮、郊區百谷山滴谷寺廟以及始祖百草堂等可以直接列入旅游范圍。但如城區柏后炎帝廟、壺關縣東長井炎帝廟、郊區李村炎帝廟等多年無人過問,有的坍塌、茅草叢生,極需保護和維修。

2、對于分布在各縣、區的炎帝文化遺址現狀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研,徹底摸清長治地區的炎帝文化分布的家底,進行分類排隊,對炎帝廟的現狀進行繪圖、留檔,進行規劃。建筑、碑碣現存情況經過調研,寫出詳細報告,給地方政府和有關單位提供真實的資料作規劃投資參考。
3、政府牽頭,企業參與。發動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參與修建炎帝廟的積極性,政府從政策、資金上給予參與建設炎帝文化遺址的單位減免稅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積極性。
4、政府給予資金扶持。如百谷山除炎帝廟之外,還有老頂山玄天大帝廟、玉皇頂玉皇殿、奶奶頂碧霞元君行宮,新頂祖師廟、滴谷寺村小佛寺、側佛寺、參佛寺、開花寺、九華寺、北拓寺、瓦窯村九龍宮、山門村太和宮、黑虎嶺黑虎廟等14座廟宇,再加上長治規模壯觀的城隍廟、梁家莊觀音堂、長治太行大峽谷、平順太行水鄉、長子著名的唐代圓形塔和宋代彩塑等數不勝數、豐富多彩的文物景觀作背景,必然使炎帝文化區發展成為著名旅游區。
5、加快老頂山炎帝文化區建設的力度。以老頂山炎帝大銅像為標志,始祖百草堂、滴谷寺炎帝廟等遺址為基礎,加快“神農城”、“炎帝苑”的建設力度,盡快發動企業家、投資方對“神農城”、“炎帝苑”的建設,建設炎帝始祖祭祀臺、炎帝賓館、炎帝廣場等文化設施。把老頂山大銅像標志性的建筑區建成一個以旅游休閑、文化活動、祭祀始祖的一方勝地。
6、召開國際、國內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每年七月初一定為炎帝文化藝術節,長治賽社文化等表演活動,招商引資,將旅游活動和經濟緊密地聯在一起。吸引捐贈和投資,使炎帝文化區建設加快,從而推進長治經濟和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
綜上所述,長治要打好“炎帝文化”這張中華大文化品牌。長治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任何一個地區所不可比擬的,中國四大神話傳說的故鄉(精衛壤海、神農嘗草、羿射九日、女媧補天)在長治,長治還有12座炎帝廟,50余座記載炎帝史跡的碑碣。古籍文獻記載豐富,還有炎帝文化所引伸出來的眾多文化。如:炎帝祭祀文化、醫藥文化、貿易文化、廟宇文化、賽社文化、神農飲食文化、農具文化、堯帝文化、舜帝文化、大禹文化等等。中國社科院、中國先秦史學會秘書長、研究員宮長為感嘆地說:“上黨地區確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長治要打好“炎帝文化”這張中華大文化品牌,使其成為長治的文化名片,炎帝文化不僅是長治的文化品牌,而且是山西的文化品牌,中國的文化品牌,我們應當為將中國的優秀國學文化——炎帝文化打造成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而努力。
(責任編輯:王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