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控體系是依據隱患認定標準,利用“四個報告”、“四個體系”、“五定原則”、“四項措施”來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使生產現場的隱患能夠及時的排查和治理,并保證治理過程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平臺是一個強大的信息收集和反饋系統,能夠及時向各級領導反饋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并根據全方面的信息,分析和研究隱患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實現超前治理、超前預防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關鍵詞: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構建;長效機制
1 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控體系總體概述
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控體系是冀中能源張家口礦業集團董事長董傳彤主持創建的。這套管控體系把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層層進行了分解,壓力逐級進行了傳遞,把安全管理工作貫穿到生產的全過程當中,調動企業所有人員共同參與安全管理,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排查并治理隱患局面,建立長治久安的煤礦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真正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為從源頭上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2 詳細實用的事故隱患認定標準,使隱患排查有據可依,確保了排查工作的全面及時
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煤礦安全規程》、國家行業標準的有關規定,融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安全質量標準化的相關要求,制定了事故隱患認定標準。這一標準涵蓋了煤礦生產的六大專業,即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地測防治水,并把特殊生產工藝、人的行為因素、環境的安全狀況、設備的完好情況、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環節等,全部納入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范圍,為全面、準確地排查事故隱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依照認定標準,各礦井制定井下生產地區隱患排查治理表、單人崗位及流動作業人員的巡查表。班組長攜帶事故隱患排查表,進入工作地點后首先排查安全狀況,并把隱患和問題記錄在排查表上;區隊跟班區隊長入井要攜帶巡查記錄表,負責對所轄區域以及單人崗位、流動作業人員進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記錄;礦級領導和其他區(科)級管理人員,要對下井行走區域內事故隱患和問題進行排查。礦每月至少要組織三次全面的事故隱患排查。集團公司領導和部門管理人員隨時對各礦事故隱患、問題進行排查。反過頭來,從集團公司到班組,逐級監督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和漏查隱患情況,形成有效閉合。所有排查信息全部由礦信息站匯總、整理,按照隱患級別,逐級通知有關部門,上報礦有關領導。這樣,從班組到集團公司,層層有任務,層層有壓力,確保了及時準確地把隱患排查出來,進入治理程序。
3 嚴密的治理程序,確保了隱患的消除和治理過程的安全
事故隱患、問題以及職工的不規范操作行為排查出來后,當班能夠治理整改的,要積極組織整改治理,治理難度較大或者短時間內無法治理完成的,要報區隊進行治理;區隊整改不了的,報礦進行治理;礦一時整改不了,或者治理存在困難的,報集團公司,由集團公司協助治理。對于治理難度較大、技術要求較強的隱患,嚴格執行“五定原則”,制定“四項措施”進行治理,并派安監員進行專盯,確保隱患能夠及時治理消除,并保證治理過程的安全。
“五定原則”就是定項目、定措施、定資金、定時間、定負責人。技術措施的制定是“五定原則”的中心內容,資金、時間、責任人的明確,為隱患的及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四項措施”即隱患治理的安全技術措施、治理過程中的安全保證措施、專項技能培訓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安全技術措施是根據隱患的具體情況,從安全和技術的角度制定的,指導隱患治理的技術要求。治理過程中的安全保證措施是為了保證隱患治理過程的安全而制定的,考慮了隱患治理過程中各個環節萬一遇到的安全問題該如何處理,確保治理過程不發生事故。專項技能培訓措施就是對參與隱患治理的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措施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為主的專門培訓,讓治理隱患的人員熟練掌握治理技術和工作程序,不發生操作上的失誤,確保在安全的前提下治理并消除隱患。強制執行措施是為了保證各項措施在治理過程中落實到位,人、財、物及時供給,為隱患治理并最終消除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五定原則”和“四項措施”的強力執行,使事故隱患的治理過程環環相扣,嚴密嚴謹。既保證了隱患的及時治理消除,又保證了治理過程的安全可靠。
4 完善的資料管理體系,保存了從排查到治理消除過程中的所有資料
張家口礦業集團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資料管理體系。從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報告、事故隱患治理監督報告、事故隱患治理完成后的驗收報告和安全生產主管的月度安全評價報告,到班組長現場事故隱患排查表、各級管理人員的排查記錄、重點隱患治理過程的監督報告、驗收報告,礦信息站都留有第一手資料,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匯總分類,送達礦有關業務科室和主管領導。各業務科室和主管領導分別保留本專業隱患排查治理紀錄,與信息站掌握的情況相對應,并形成互動,記錄各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集團公司安全監察部匯總各礦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并在每月的安全工作例會上進行通報。
這一整套完整的資料,記錄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過程,每項工作做的怎么樣,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資料中都清晰地記錄下來,為深入研究事故隱患發生、發展的規律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也為有關責任的追究留下了充分的資料。
5 嚴厲的責任追究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工作的扎實開展。
為了有效地實現安全管理責任的層層分解,安全壓力的逐級傳遞,責任追究的“四個體系”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積極開展。
安全責任管理體系就是從集團公司到礦的各級、各個崗位,每一級都明確了安全責任,負責哪項工作的,就要對本項工作的隱患排查治理負責,在哪個崗位的,就要對本崗位的安全負責。從而保證了安全責任的層層分解、壓力的逐級傳遞。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下一級對上一級負責的局面,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監督檢查體系就是從集團公司到各礦,上一級監督檢查下一級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要求,對漏查隱患以及對隱患治理不積極等行為,提出處罰意見。
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制約體系就是各級、各個專業相互監督制約,充分落實安全責任。需要哪一級排查的隱患沒有排查出來或者沒有及時治理,影響了其他專業或者其他工序的工作,就要及時反饋信息,否則將一并追查責任,為隱患的及時排查治理增設了一道保障。
安全責任前追后糾體系是由集團公司向下,對漏查隱患或隱患治理不認真、不及時等情況,一級一級追究責任。這種追究連帶著一系列人和部門,一追就是一條線,從職工到管理人員,哪一級沒有把該負責的工作落實到位,都要受到追究。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6 全面及時的信息反饋系統,為深入分析研究、超前治理防范隱患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煤礦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控體系是一套完整的、嚴密的、閉合的安全管理流程。事故隱患排查出來后,經過治理,消除了隱患的威脅。繼而,各級管理人員通過排查治理工作反饋回來的大量信息,深入分析、研究隱患發生、發展的規律,摸索治理和預防隱患的經驗,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從人、機、環境等各個方面改善生產現場的條件,超前治理,超前預防,從源頭上控制隱患的發生,實現最有效的管控。
各礦專業副礦長每月都要寫出本專業安全評價報告,總結本專業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隱患發生的規律,會同有關技術人員研究控制隱患發生、發展的新方法、新途徑,修改、完善原有技術措施,提出下一步工作計劃。集團公司定期召開專業總結分析會,從深層次研究各礦重點隱患的治理方案,探索超前預防和控制措施,形成深入治理、長治久安、常抓不懈的局面。
7 信息平臺的啟用,為各級管理人員及時掌握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為進一步提高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張家口礦業集團開發使用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統管理軟件,建立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電子化辦公。各礦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都能夠及時輸入信息平臺,利用網絡實現隱患上傳、隱患查詢、在線提示、責任糾察、領導批示、統計匯總、制度文件查詢等功能。通過公司局域網絡,在電腦終端,各級管理人員能夠按照管理員賦予的權限,履行對隱患的認定、審查和批示的職責。通過信息平臺,哪個礦井存在什么問題,新發生了什么隱患,哪個區域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地區,現場存在的重點隱患治理到什么程度,等等,各級管理人員都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為領導們了解和掌握現場情況、及時做出決策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和真實、可靠的依據,為各種災害的超前預防、及時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促進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8 煤礦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控體系的先進性
煤礦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控體系的推行,改進了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過去只靠有限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到現場檢查隱患,這樣的檢查總是形式上的,不具有連續性,往往集團公司檢查礦,礦要做準備,礦檢查區隊,區隊要做準備,查出有限的問題只是表面現象,不能夠真實反應安全狀況。而且,檢查出了問題就要對責任單位進行處罰,使得各礦、各區隊想方設法應付檢查,遮掩問題。所以,大量的事故隱患、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處理,為隱患進一步發展、升級埋下了根源。實行這套安全管理體系以后,從班組、區隊到礦,逐級排查治理隱患,哪一級漏查、漏報了隱患,被上一級查出來,相關的責任人都要受到處罰,而隱患排查出來了,治理了,上報了,或者正在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理,是不進行處罰的。這就促使各礦、各區隊、班組都能夠認真地排查隱患,充分地暴露問題,積極地進行治理。從而實現了動態的過程管理,建立了長治久安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促進了安全工作的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