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以其巨大的調笑功能而遍及不同語境,它能使人樂于接受真理,有助于融洽人際關系,能化尷尬為輕松,使批評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幽默也要注意場合。看準對象,適合時令,切忌粗俗。
某甲在吃人族地區旅行,在密林深處發現一間自助餐廳。那餐廳的房頂上有個價目表:炸傳教士,30元;紅燒獵人,40元;煎商人,50元;烤政客,250元。某甲問何以烤政客那樣貴?
“你可知道要花多少功夫才能把他肚子里的骯臟東西清洗干凈?”餐廳老板回答。
這個笑話對政客的挖苦真是夠厲害了。它如果借以抨擊腐敗,增國調侃則未嘗不可:但如果把它說在一些高層領導面前,且表達時又煞有介事,恐怕雙方都難堪至極。
幽默有國度之別,受民族、時代、審美心理及歷史文化傳統差異所制約。
法國巴黎的市場里有一位賣肉的商人,生意特好,原因是他性格開朗,語言幽默。
賣肉時他嘴里總親切的說個不停。“您好,年輕人,吃點什么?來點烤肉還是小牛肉?我看還是吃小牛肉好,又嫩又香,吃了小牛肉的男人會特別健壯。您說呢?”被他稱為“年輕人”的先生是一位60多歲的老年人。一聽到他這樣親切的招呼,心里就高興起來,這一笑不要緊,似乎臉上的皺紋都笑得平展開來。當然,就多買了些小牛肉。
試想,這位攤主如果在我們國家里做生意也如些這般,那位被稱作“年輕人”的老人,一定會怒目相向,拂袖而去。
幽默要注意場合,一些莊重、嚴肅、悲哀的場合不宜隨便開玩笑。
有一位夫人站在丈夫墳前正傷心垂淚,她原先的好友向她走來,說:“夫人,對于您丈夫的不幸亡故,我深感痛惜,對于您的不幸遭遇,我深表同情。不過,您不要難過,人死了就埋了,不能去跟閻王爭斗啊!再說,您不哭才迷人。”
對這位友的勸告,夫人氣不打一處來,回答了兩個字“滾開!”
對一些有生理缺陷與形體、容貌丑陋的人,幽默斷然不能進入這片天地。有次,我聽人講述了這樣一則笑話:
有一位盲人在街上走,忽然想要上廁所,便邊走邊聞摸到一家飯店的門口。
這家飯店衛生搞的很差,女服務員見好不容易來了位顧客,便趕緊迎上前去:“同志,您來點什么?”
這盲人忙說:“啊,不麻煩您啦,我只是小便!”
服務員一聽,立刻火往上沖:“滾,你這個流氓,快滾開。”盲人拄著拐杖悻悻地離開了,嘴里還咕噥著:“原來這里是女廁所!”
聽了這則笑話后,心里像倒了五味瓶,它雖有對服務員及餐廳的譏諷,但也是對殘疾人的嘲弄。這樣的幽默既傷害了殘疾人,也刺痛了普通人善良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