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 衡
上世紀70年代,阿根廷曾出現過一對夫妻總統——1974年,阿時任總統胡安·多明戈·庇隆去世后,其遺孀伊莎貝爾·庇隆繼任總統,成為阿根廷(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統。時隔33年之后,夫妻總統輪流執政的歷史再度在阿根廷重演:內斯托爾·卡洛斯·基什內爾任期屆滿后,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基什內爾在2007年10月底舉行的總統大選第一輪選舉中便輕松勝出,當選總統。
律師夫妻雙雙投身政壇
基什內爾為移民后裔之子,1950年2月25日出生在阿根廷最南端的濱海小城里奧加耶戈斯市。基什內爾在家鄉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中學畢業后,他進入國立拉普拉塔大學攻讀法律。在那里,他加入了阿根廷正義黨。
克里斯蒂娜1953年2月19日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河邊的一個普通家庭。受父母熱衷政治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政治感興趣。1970年,克里斯蒂娜也考入拉普拉塔大學法律專業。
1974年,同在一校并攻讀同一專業的基什內爾與比自己小3歲的克里斯蒂娜相識。他十分傾慕這位學妹的美貌與才華,兩人迅速墜入愛河。1975年5月,他們結為伉儷。
1976年,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正義黨人遭到軍政權的無情打擊。小兩口搬回基什內爾的故鄉里奧加耶戈斯,在那里開辦了一個私人律師事務所。
基什內爾夫婦的律師事務所開張不久就遇到了麻煩。當時,身為律師的基什內爾因調查伊薩貝爾政府迫害左派進步人士的案件而先后兩次身陷囹圄,克里斯蒂娜為解救丈夫四方奔走。在此期間,夫妻倆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這也使他們的感情更加牢固。兩人暫時熄滅了政治之火,全身心投入工作,賺錢為生。與此同時,他們工作、生產兩不誤,養育了兒子馬克西姆和女兒弗羅倫西亞。
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因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之爭而爆發大規模軍事沖突,阿根廷戰敗,軍政府倒臺,國家重歸民主政治軌道。基什內爾心中的政治之火重新燃起。他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先后擔任正義黨圣克魯斯省委員會主席、該黨全國委員會政治行動書記等職,還曾就任圣克魯斯省社會福利銀行行長,掌管全省的社會福利稅收。1991年12月,基什內爾升任圣克魯斯省省長。此后,由于政績優良,1995年和1999年他又連續以將近80%的高票得以連任,被譽為“從來沒輸過的候選人”。
克里斯蒂娜的政治生涯幾乎是與丈夫同時起步和發展的。1989年,她競選獲勝,出任圣克魯斯省眾議員。事實上,這讓克里斯蒂娜領先丈夫一步,成為阿根廷的全國性政治人物。1995年,她以60%的得票率當選聯邦議會參議員,兩年后又成為國會眾議員。在參議院里,她是出名的“作風兇悍”女議員,始終頑強地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具有徹頭徹尾的叛逆精神。在梅內姆執政時期,克里斯蒂娜因激烈地反對政府而成名,而接下來她積極參與對梅內姆政府涉嫌洗錢和向國外轉移銀行資金等法律調查,更令她在阿根廷政壇聲譽鵲起。
在基什內爾主政圣克魯斯省的12年中,其管理、決策能力令人刮目相看,將這個人口不過20萬的偏遠小省治理成了阿根廷最富裕的省份之一。這一成功也為基什內爾向更高的目標攀登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
無名小輩戰勝政壇老手
2001年底,阿根廷爆發危機。金融體系崩潰,社會激烈動蕩,政府風雨飄搖,陷入了被著名導演索拉納斯稱之為“社會性屠殺”的三重危機之中。絕望、迷茫和無助充斥著整個國家,民眾對政府產生了一種制度性的不信任,“把他們(政治家)全部趕下臺”成為當時最響亮的口號。在總統德拉魯阿辭職后,幾個星期之內先后出現幾位臨時總統。最終,臨時總統杜阿爾德執掌政權,并使國內局勢趨于穩定,定于2003年舉行大選。
2003年初,阿根廷總統大選如期拉開帷幕。此次大選,盡管參選的候選人不少,但真正有競爭力的只有三人:一位是前經濟部長、“重建阿根廷黨”總統候選人墨菲,另兩位則均為阿根廷正義黨推舉的候選人——“忠誠陣線”總統候選人、前總統梅內姆和“庇隆主義派”總統候選人基什內爾。
在大選投票開始前,許多人對來自邊遠小省的省長基什內爾并不看好,因為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十分強大——前總統梅內姆是老牌政客且風流倜儻,經濟學家墨菲則博學儒雅,然而,后來發生的事情卻令眾多行家大跌眼鏡——無名小輩居然最終戰勝了政壇老手。
基什內爾獲勝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此次大選,是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動蕩以后舉行的。阿根廷傳統的兩大政黨正義黨和激進公民聯盟都發生了嚴重分裂,這為政敵少、形象清新的基什內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梅內姆曾執掌國家最高權柄長達十年,雖然培養了一批鐵桿支持者,卻也造就了大量的政敵,連時任總統杜阿爾德也不支持他。更重要的是,多年來,阿根廷廣大選民已經厭倦了口吐蓮花卻不干正事的所謂“政客階層”。基什內爾的“另類領導人”形象反而符合了他們渴求變革的心理。老百姓認為基什內爾看上去誠懇、樸實、嚴肅而且低調,比其他候選人,尤其是涉嫌貪污腐敗的梅內姆的形象要好很多。正是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力,把原本處于弱勢的政壇新秀基什內爾推上了總統寶座。
在基什內爾的成功背后也有妻子的功勞。克里斯蒂娜是基什內爾的賢內助,在丈夫宣布參與競選后,她就一直在政治上幫助丈夫,陪他一起參加各種競選活動,為其助威加油;親自出面講話,宣傳丈夫的競選綱領;丈夫的每一個競選步驟,每一篇講話稿,幾乎都是她親自敲定,為其當選總統發揮了重大作用。與此同時,她本人也以政治領袖的形象在政界站穩了腳跟。
基什內爾的當選創下了阿根廷的數個紀錄:他是該國恢復民主制度以來第一個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的總統,同時,基什內爾也是第一位來自遙遠的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總統。巴塔哥尼亞高原景色秀美,但由于地處偏遠的南方,歷史上從未出過一位總統。
親民總統表現贏得口碑
2003年5月25日,新一屆民選總統基什內爾在議會正式宣誓就職。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新總統尚未“登基?就“破了相”——在就職儀式開始之前,基什內爾因為要“貼近”群眾,執意到國會外接受支持群眾的祝福。當他不顧保衛人員阻攔進入人群中時,被蜂擁而來的記者的攝像機撞破了額頭。結果,新總統只能貼著“創可貼”出現在宣誓儀式上。
基什內爾上臺后,采取了用確保經濟增長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他的一系列以促進對外出口及加速國內建筑業發展的經濟措施,使政府獲得大量的稅收,有能力進行更大的社會投資。阿根廷經濟逐漸走出自2001年爆發經濟危機以來的低谷,GDP增長率連續四年超過8%。同時,基什內爾政府強力控制城市中水電、煤氣、電信等公共事業的價格,使很大一部分中下層民眾成為了基什內爾“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也理所當然地成
為基什內爾夫婦的最有力的擁護者。
作為一個普通律師出身的政治家,又經歷了從基層官員“躥升”至國家元首的從政歷程,基什內爾深諳“取悅”選民、贏得口碑之術。自登上總統寶座后,他不僅作風務實、低調親民,還一直習慣于同民眾直接接觸。2003年底,阿根廷總統府玫瑰宮前出現失業群眾的示威游行,基什內爾當即親自出馬,與示威群眾一一握手,一下子讓在場的人改變了態度。而面對“口無遮攔”的記者,他一貫堅持不躲不避,直面媒體,充分利用媒體的影響為政府作正面宣傳,他甚至成為該國多年來唯一一位出席阿根廷“記者日”活動,并在總統府招待各路記者的總統。
眾所周知,阿根廷是個足球運動非常普及且水平非常高的國家。在這個國家,總統被稱為“第一號球迷”,基什內爾雖然原先只是在上大學時打過籃球,對足球接觸不多,但一旦成為總統,當然也不能忘了“傳統”。因此,基什內爾會不時抽出時間,拋開各種繁雜的事務,專程前往足球場觀看國內聯賽,至于有阿根廷國家隊參加的比賽,他則更加不會錯過。
基什內爾的親民風格,還體現在一些小事上。比如,他身材高大,但步態不佳,行動不是很靈便,有些人因此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企鵝”。對此,他表現得很寬容,從不為此生氣,甚至還曾在公開場合拿企鵝自比。又比如,他對自己的穿著也不是十分在意(這與他的夫人形成強烈反差)。2003年下半年,阿根廷媒體曾刊登過一張令人發笑的照片。當年10月9日,總統基什內爾準備登機前往烏拉圭訪問。不知什么原因,基什內爾竟穿著兩只顏色不同的襪子。
丈夫讓位妻子順利“接班”
基什內爾和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不僅在阿根廷家喻戶曉,就是在整個南美地區也可謂聞名遐邇,因為他們夫妻倆常被稱為阿根廷的“克林頓與希拉里”。
的確,這兩對夫婦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如同克林頓夫婦一樣,克里斯蒂娜與基什內爾在大學時就開始約會,兩位丈夫都在出任總統之前擔任過州(省)長,兩口子都是在政途上互相扶持,等等。不過,克里斯蒂娜本人對自己被稱為“阿根廷版希拉里”的說法不是很認同。在她看來,自己當選總統的勝算比希拉里要高,而且論從政經驗,她比希拉里更勝一籌。希拉里在2000年當選紐約州參議員前,基本上沒有擔任過民選公職,而克里斯蒂娜卻當過多年國會議員。她曾對媒體坦言:“我和希拉里的相同之處很少,雖然我們都是國會議員,也都當過律師,還是總統夫人,但是僅此而已。”
2003年基什內爾就任總統后,克里斯蒂娜也以張揚的個性,獲得了較高的政治聲譽。然而,與多數政壇女強人的硬朗外表不同,克里斯蒂娜向來衣著時髦、舉止優雅。只要出現在公眾場合,她總是衣著亮麗、化妝精致,吸引大片鎂光燈。而比外表更引人矚目的是,其政治野心也逐步膨脹和顯露。
在丈夫人主總統府“玫瑰宮”后,克里斯蒂娜成為阿根廷“第一夫人”。但克里斯蒂娜第一次接受采訪時就聲明:“不要叫我‘第一夫人,叫我‘第一公民!”人們看到,在國會舉行的新總統就職儀式上,克里斯蒂娜沒有遵照常規禮儀以第一夫人身份與基什內爾一起出現在主席臺上,而是以參議員的身份,坐在聽眾席第一排的正中間。隨后,她又經常出現在總統的小會議室里,出席最高層的決策討論,為總統出謀劃策。這不僅意味著,在基什內爾的成功背后有妻子的功勞,也暗示著“第一夫人”絕不會甘當政治“花瓶”,有朝一日,她很可能會效法丈夫,品嘗一下執掌國家最高權柄的“滋味”。
事實果然如人們所料。2007年,基什內爾四年總統任期屆滿,本有希望連任,因為他帶領阿根廷走出了2001到2002年的經濟低谷,民意支持率一直穩固,但他卻決定,不再謀求連任,而他的夫人、參議員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基什內爾則作為執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參加當年10月份的總統大選。結果,克里斯蒂娜在大選第一輪選舉中便輕松勝出,順利登上總統寶座。顯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丈夫基什內爾任內的政績。但不管人們如何看待,這位個性獨立、口才出眾、很少穿灰黑白套裝,甚至到貧民窟做宣傳時也不換作淡妝素裹的政壇女強人已經堂堂正正地出現在阿根廷的政治舞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基什內爾夫婦均對華友好,重視發展阿中關系。克里斯蒂娜還是個地道的中國文化崇拜者。2004年6月,克里斯蒂娜以議員身份陪同總統丈夫訪問中國時,曾發生過因為她執意要參觀故宮,而與丈夫大吵一架的有趣故事——當時,基什內爾夫婦的訪問行程中包括參觀北京紫禁城,這讓對中國歷史文化興趣濃厚的克里斯蒂娜十分期待。但在參觀故宮前,基什內爾突然接到阿根廷國內電話,有非常重要的政務需要他解決。基什內爾最初想取消參觀故宮的計劃,留在飯店處理這些事情,這讓克里斯蒂娜十分惱火。她向丈夫發火說,自己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就想看看長城和故宮,絕對不能讓自己的愿望落空,最后的結果是基什內爾向妻子作出了讓步。
夫妻搭檔麻煩開始顯現
6年前,基什內爾當選總統,曾經創造紀錄;2007年,他們夫妻“換班”成為一國民選總統的結果同樣創造了歷史。但正如中國古語所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大紅大紫之際,麻煩也開始光顧這對“夫妻檔”總統。
當妻子克里斯蒂娜繼任總統后,基什內爾曾在會見媒體記者時說,自己以后的工作就是泡咖啡館。這當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事實上,他一直在幕后發揮重要作用,并一直致力于正義黨的重組工作。經過基什內爾的不懈努力,奠定了他在正義黨中的領導地位,并于2008年5月就任正義黨主席。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基什內爾春風得意沒多久,就接連陷入兩起官司中。
涉及基什內爾的頭一起訴訟是腐敗案指控。早在其剛入主“玫瑰宮”時,反對黨就將“槍口”瞄準了他。經過數年的調查和搜集證據工作,2008年11月中旬,阿根廷反對黨、“公民聯盟”領導人埃莉薩·卡里奧與多名反對黨議員聯名,正式向司法部門提出指控,控告基什內爾在任期間和聯邦計劃部長胡里奧·德維多、交通國務秘書里卡多·海梅、總統府法律國務秘書卡洛斯·贊尼尼等政府高官一道,與部分企業家官商勾結,損害國家和公眾利益以牟取私利,控告書內容涉及公共工程、石油承包合同、漁業談判、交通和博彩等諸多行業的內幕交易。聯邦法官胡里安·安爾科里尼收到訴狀后,于當年12月23日下令立案調查。
這一決定一公布,馬上受到反對黨議員的歡迎,認為司法部門的調查將有力打擊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體現司法公正。與此同時,他們表示,基什內爾夫婦的個人財產在過去四年里增加了1100萬比索(約合320萬美元),財產膨脹過快,而且缺乏合理解釋。司法部門應該對基什內爾夫婦的財產進行徹底調查,查清是否存在非法收入。
“禍不單行”。基什內爾尚未從上述指控
中解脫,新的“亂子”接踵而至。
2009年2月中旬,阿根廷媒體又爆出“猛料”。據《民族報》報道,身為阿根廷正義黨主席的基什內爾,使用政府專機“探戈十號”,前往阿北部的胡胡伊省參加政治集會。阿根廷律師里卡多·塞斯指責目前沒有擔任任何公職的基什內爾擅自使用政府專機,涉嫌“挪用公共資產”。塞斯稱,基什內爾的上述行為,違反了阿根廷憲法中的多項條款。阿根廷聯邦檢察官和法官將對此展開調查,如果證實基什內爾“挪用公共資產”的指控成立,法官將根據情節輕重,判處他一個月至三年的監禁。
在其丈夫被可法機關“盯”上時,克里斯蒂娜也因生活奢華而飽受詬病。
在阿根廷,克里斯蒂娜注重服飾穿著已是家喻戶曉。幾年前,在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he上,就流行過一段諷刺克里斯蒂娜的動漫片,片中的她不停地換衣服,從比基尼到豪華晚禮服,要什么有什么;而她穿的鞋子也是365天都不重樣。當上總統后,她似乎更是無法抵御名家設計服裝的誘惑。有報道說,差不多每星期都會有一架載滿“迪奧”等知名品牌服裝的飛機從巴黎飛抵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幫助克里斯蒂娜輕松挑選服裝,不用受奔波之苦。在總統官邸內,供克里斯蒂娜擺放服裝和鞋子的屋子就占據了95平方米,相當于一個三居室的面積。有人預測,到2011年任期屆滿時,克里斯蒂娜的服裝可能要占據一個中等大小停車場的面積。更有報道說,女總統每年的服裝花費高達35萬美元左右。批評人士指出,這個數字對于一位主要依靠最貧困階級的支持而上臺的總統來說簡直丑陋無比。
出國訪問對于一個一天要換5次服裝的女總統來說,似乎也成了負擔——克里斯蒂娜曾多次因正在“準備”而在國際會議中遲到,她的這種做派同樣經常受到阿根廷媒體的譏諷和抨擊。
面對種種批評,克里斯蒂娜則為自己辯解說“成為總統并不意味著必須打扮得像窮人那樣”。
遭遇危機未來前途堪憂
正義黨是阿根廷第一大執政黨,現有黨員約400萬人。基什內爾2003年就任阿根廷總統后,由于和前總統杜阿爾德領導的正義黨傳統派發生分歧,正義黨出現嚴重分化,從領導機構到黨務系統都無法正常運作。在2005年的阿根廷中期選舉和2007年的總統選舉中,正義黨基什內爾派聯合其他政黨組建的政黨聯盟先后取得勝利,奠定了基什內爾在正義黨中的領導地位。交出總統權杖后,基什內爾將更多精力投人黨派活動,經過數月的斡旋談判,終于就正義黨的新領導架構達成一致。2008年5月14日,基什內爾就任正義黨主席,從而間接控制了議會,這也進一步鞏固了克里斯蒂娜的執政基礎。在這樣的局面下,基什內爾夫婦的執政方式更加強勢。
2009年初阿根廷爆發農業危機,農業團體因不滿政府的農業政策舉行全國性抗議活動,引起阿根廷政局和社會劇烈動蕩。克里斯蒂娜政府拒絕和農業團體進行談判,通過高壓政策要求農業團體向政府妥協,引起阿根廷社會強烈不滿。
選民對“夫妻檔”總統的不滿終于找到了宣泄的機會。2009年6月,阿根廷舉行議會選舉。全國約2780萬選民投票選出新一屆議會中的129名眾議員和24名參議員(阿議會共有258名眾議員和72名參議員,每兩年改選二分之一的眾議員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在此次阿根廷議會選舉中,基什內爾本人直接參加選戰,在阿根廷人口和議席最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領銜執政聯盟候選人名單。顯然,克里斯蒂娜和基什內爾打算將此次議會選舉變成選民對政府和執政聯盟的“全民公投”,并希望通過議會選舉進一步鞏固權威,為2011年的總統選舉打下基礎。
令夫妻總統始料不及的是,執政聯盟在選舉中敗北。據阿根廷選舉機構6月29公布的議會選舉結果顯示,執政的正義黨勝利陣線不僅在最重要的選區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選戰中失利,而且失去了在議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
此次議會選舉結束之后,阿根廷議會出現了“三足鼎立”局面。正義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失去了在議會的壟斷地位;由激進黨、公民聯盟和社會黨組成的政黨聯盟成為阿根廷議會的第二大政治力量;第三股政治力量則是由億萬富豪納爾瓦埃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市長馬克里和前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索拉組成的跨黨反對派“改革承諾聯盟”。這意味著執政聯盟已經失去在議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將不得不尋求同其他政黨結盟來確保在議會的優勢,政府提出的各項議案也將在議會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反對。
分析人士指出,阿根廷執政聯盟之所以在此次議會選舉中失利,除了金融危機沖擊國民經濟造成選民對政府不滿等因素外,還表明越來越多的阿根廷選民開始對基什內爾夫婦強勢的執政方式感到厭倦。
在執政聯盟遭遇挫敗后,基什內爾已于選舉結果揭曉當日黯然辭去執政的正義黨主席職務,這標志著從2003年開始的“基什內爾時代”進入尾聲,基什內爾及其妻子、現任總統克里斯蒂娜聯手治國的局面或將終結,執政聯盟將不得不通過重新整合來贏得選民的支持。在未來的歲月里,這對夫妻檔總統能否“重振雄風”?看來只能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了。
(作者單位:湖北長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