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資料顯示我國農村居民實際年消耗薪柴1.71億噸,約2.28億立方米,成為目前森林資源消耗的主要方面。大量使用薪柴造成了嚴重污染,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開發利用農村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可長期穩定地解決農民的生活燃料和農村能源,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成果,解除農民砍柴燒柴的辛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
[關鍵詞]小水電代燃料 新農村
中圖分類號:TQ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11-01
一、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在建設新農村的可行性
小水電代燃料電價與農民承受能力相適應;小水電資源總量和區位分布能充分滿足代燃料需求;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具有良好條件和基礎。
小水電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一起,是國際上公認的清潔可再生綠色能源。潔可再生綠色能源小水電屬天然資源,可永續使用。我國農村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小水電分散開發、就地供電,規模適中、投資省、見效快,發供電成本低,適合農村興建,在國家必要的扶持下,群眾辦得起、管得了、用得好,深受農民歡迎。全國農村水電已具備了較大的規模和實力,為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小水電代燃料具有綜合效益。從源頭上遏制人為破壞林草植被。解決1戶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可使3畝林地免遭砍伐,按4年輪伐期計算,可保護森林面積12畝。有力促進“三農”問題解決。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發展。帶動中小河流治理開發和山區水利建設,形成以林涵水,以水發電,以電養電、促水、興工、為農、護林的良性循環發展格局和機制。經濟效益顯著。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
二、小水電代燃料在建設新農村的作用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為新農村建設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是解決山區農民燃料問題的有效途徑,促進貧困落后及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而實施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對于鞏固我國重大生態建設工程成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在全力解決農村生活燃料的同時,還可以利用現成的電力資源,增加農副產品的加工產業、發展建筑加工產業,增加農村的就業機會,推動經濟繁榮。
(一)小水電資源是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的一大資源優勢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是生產發展,最困難的是貧困山區。廣大山區農民可以直接用來發展生產的資源主要有土地、山林和水,除此之外能被山區農民廣泛利用來發展生產的資源極少,小水電資源是其中之一。
(二)把小水電資源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特殊資源嚴格管理
小水電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強大動力,對滿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環境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設新農村是黨和國家一項意義深遠的重大戰略決策,應該落實中央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制定政策將小水電資源作為山區新農村建設的一種特殊專用資源,要和土地、山林一樣嚴格控制,嚴格管理。從而為小水電代燃料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建設新農村提供穩固的保障。
(三)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在發展新農村中起著引擎作用
發展農村水電,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不僅長期穩定地解決了當地農民的生活燃料和農村能源,而且帶動了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各地以小水電代燃料工程為龍頭,讓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在發展新農村中發揮了引擎作用,政府給農民補助一些水泥等材料,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動農民投工投勞,自己改自己的廚房、廁所、牛欄、豬圈,自己修自己的路,自己改自己的水,自己動手改善自己的生產生活條件,國家花很少的錢,使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四)實施小水電代燃料,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和農村生態環境
開發利用農村水能資源,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可長期穩定地解決農民的生活燃料和農村能源,保護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建設成果,解除農民砍柴燒柴的辛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以小水電代燃料為龍頭,統一規劃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路,整合農村扶貧、衛生、交通、水利等有關資金,集中整治農民廚房、廁所、牛欄豬圈、飲水和鄉村道路,可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五)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的效果
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是鞏固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建設成果的支撐和保障;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可使千家萬戶農民直接受益,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水電代燃料是實踐中央積極財政政策,擴大投資,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對建設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水電是農村重要的中小型公共設施。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主要集中在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山區,實施這項工程,改變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利用清潔、廉價的電力發展工業,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燒柴問題,鞏固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大生態建設成果,保護生態,改善環境;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從解決農民生存的燃料問題入手,把農民從千百年來燒柴煙熏火燎的環境中解脫出來,改善生存條件,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內容。開發農村水電,加快了小中河流的治理,改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可持續利用的效益。
三、小水電代燃料建設的建議
1.建議中央把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項目,把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到小水電代燃料及配套項目中去。
2.小水電要有自己的供電區。為了保證小水電燃料生態工程的順利實施,小水電一定要有自己的供電區。有了這條政策措施就更有利于農村水電的發展,就更有利于小水電代柴生態工程的實施。
3.建議制定和落實發展農村水電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政策。
4.建議國家要在投入和稅收上實行特殊優惠政策。
5.相關政策部門應將小水電建設投資計劃列入國家各級財政預算,恢復小水電建設專項貸款,通過開放市場,吸納社會、外資和私營企業投資,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多渠道、多方位籌措小水電建設資金。
作者簡介:
盧之常,男,苗族,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水庫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