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婭勛
[摘要]如何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能操作、編程、應用的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是高職計算機乃至理工科專業教育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 應用能力 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44-01
目前,高職院校已正式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作為高職的必修課,列入了教學計劃。這使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但是,隨著計算機的迅猛發展,高職計算機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明顯的暴露出來。這主要表現在教育目標缺乏層次性;教育資源的配置及利用缺乏合理性;師資隊伍建設急需加強;考試、考核制度尚需完善等等。為培養大批面向21世紀的合格人才,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探討關于高職計算機教育的幾個問題。
一、高職計算機教育的任務及教育原則
根據高職的培養目標,計算機課程的教育任務是: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具有在未來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應用計算機的初步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要為學生利用計算機作工具學習其它課程打下基礎,使他們具有運用計算機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初步能力。根據這個教育任務,應遵循如下教育原則:
1.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為重點。由于計算機學科基礎知識所包含的知識面廣、內容多,更要注重各類知識點和技能點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基礎上,特別是通過掌握典型機型和軟件,使學生能觸類旁通,較快地掌握新的機型和新的軟件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繼續學習,不斷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2.強化實踐技能訓練。計算機應用是一門要求實踐技能非常強的課程,其教育效果也有很大大部分體現在學生的實踐技能的提高上。所以,課堂教育內容和上機操作應緊密結合,要注重上機操作的課時安排,通過上機實踐,使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常用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3.及時吸收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學科具有發展快、更新快的特點,所以教育內容除了最基礎的知識之外,還要緊跟計算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特別要注意典型應用軟件的更新換代,保證內容的先進性,開闊學生思路和眼界。此外,還要充分考慮現實可行性,正確選擇結合實際的教育內容。
4.注重與專業內容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作為工具解決專業面臨的問題的思考方式,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內容。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情況,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結合計算機技術在專業領域中的運用,逐步養成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二、高職計算機教育的課程設置
有專家曾提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就是:培養目標上的應用性,人才規格上的復合性。因此高職計算機教育的課程設置,應打破普通教育中所遵循的傳統的學科型的教育體系,應按“寬基礎,活模塊”的框架設置。即在課程設置中采取兩段組合模式。一是基礎教育階段,著重解決寬基礎的問題。二是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工種進行模塊化課程設置。
在寬基礎部分應該開設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文字錄入編輯技術、數據處理等計算機基礎知識。其培養目標是:具有使用計算機及常見外部設備的能力。掌握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和具有使用操作系統的能力。掌握鍵盤錄入技術,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方法,具有文稿編輯排版的基本知識,并掌握常用文字編輯與排版軟件的操作技能。了解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基本概念、數據庫管理系統、運行環境及系統的主要功能,具有數據庫文件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運用數據庫進行簡單程序設計的能力。
活模塊部分則針對某一定崗位的需要,開設的計算機課程,使學生掌握多種計算機實用技能,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門路。
寬基礎是統一的、必然的,活模塊是靈活的、可選擇的。根據社會的需求,各校根據自身的情況自行安排,可以是深入學習計算機理論方面的,也可以把計算機課程與其它專業的主干課程相結合,如計算機財會、計算機廣告設計等。
三、幾點建議
1.理論聯系實際,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計算機教育目標的主渠道是課堂教育。因此在教育中,應引導學生對計算機的課程目標、規律和特點有充分的認識;突出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教育的基本原則,合理組織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計算機的教育效益;再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轉變教育觀念,以現代職教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核心。為此,在計算機教育中應處理好以下三對關系:
(1)處理好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關系,即理論知識為基本技能的掌握打基礎、服務。
(2)處理好系統性與實用性的關系,突出實用性,即以計算機最基本、最核心、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為重。
(3)處理好傳統知識技能與計算機發展的關系。即要求學校和教師有超立腳點意識,盡量讓學生接觸到代表計算機操作系統發展方向的最先進但也是最簡單、易用的操作環境,使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既兼顧了長遠發展和先進性,又能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馬上用到。
2.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效益。為了保證高職計算機教育的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各高職應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建立符合教育條件的計算機機房、多媒體教室網絡和校園網絡。機房要保證每個教育班一人一機,還應配一臺大屏幕投影儀。機器的配置也要滿足教育的要求。
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現代經濟社會價值觀在教育領域的反映,也是適應我國教育資金投入有限的具體國情的現實需要,其理想目標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如在計算機教育中,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育,這類電腦的配置要求不高,用一些中檔普及型計算機即可實現,進行計算機輔助教育就應配置以高檔多媒體電腦為主。另外,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學校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教師的教育經驗)的作用,高檔機與低檔機適當搭配,基礎課程與選修課程有機結合,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育水平。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學生是通過教師的教,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實現其學習目標的。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對實現教育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校在投入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應把教師隊伍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培養師資,如送高校進行專業方面的深造,積極參加省、市及全國的有關教研活動,承擔教科研任務,勇于進行教育改革與實踐,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
4.加強教育管理與研究,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茖W的理論與評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保障體系,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對計算機教育目標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進一步加強研究,為教育評價提供依據;二是對教育過程的進一步研究,為教育的合理化管理提供依據。逐步建成市級、校級的教育管理辦法和評價方法。
以上是我對高職計算機教育的一些思考。如何開展計算機教育,培養出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技術人才,是一項艱巨而又大有希望的系統工程,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