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本報特約記者 章名豈 柳玉鵬 司項宇
《華爾街日報》22日報道說,奧巴馬政府正計劃設立新的軍事指揮部———網絡戰司令部,以協調美國國防部計算機網絡的防御,統領美軍的網絡戰攻防能力建設,并研發新型的網絡進攻武器。報道稱,“這項行動將重塑美國軍方的努力,保護其網絡不受黑客攻擊,尤其是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黑客”。
據《華盛頓觀察》透露,原屬于美國空軍戰略司令部管轄的網絡戰司令部將于今年獨立運營。網絡戰司令部將成為與空軍作戰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平級的單位,由一名四星上將領導,指揮4萬名從事網絡戰的空軍人員。這4萬人的主要工作是滲入“敵方”網絡系統竊取絕密數據,在對方網絡內置入程序,以便在戰時摧毀敵方指揮控制系統。
目前美國軍隊和政府內已經有眾多部門和機構承擔網絡安全監管以及戰時網絡進攻等職責。美政府內部建立了多個負責網絡安全工作的單位,像隸屬于國防部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國防信息系統局。此外,戰略司令部和空軍方面都擁有從事網絡戰攻防的部隊。美空軍去年曾計劃在軍內成立網絡戰司令部,后來又改建為專門負責網絡攻防的第24航空隊。至于非軍方政府機構的網絡安全維護任務,則由國土安全部具體負責。奧巴馬政府上臺后,積極推進在白宮設立被稱為“網絡沙皇”的國家網絡安全顧問一職,以及在軍隊內設立網絡戰司令部,目的就是改變目前美國網絡安全監管過于分散的局面。
美國將成立新的網絡戰司令部的消息,和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媒體對于中俄的“網絡威脅”大肆報道幾乎同時推出。這種巧合不能不讓人對美國媒體炒作的動機產生猜疑。美國媒體給出的解釋是,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網絡經常遭受外國黑客的攻擊,因此美國需要防御來自中俄等國的“網絡威脅”。那么美國的目的真的是用來“防御”嗎?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新成立的網絡戰司令部將研發新型網絡進攻武器。俄《獨立報》23日援引軍事專家馬克西姆·布金的話表示,這種武器對任何國家都構成威脅,它主要用于破壞通訊系統,首先是攻擊敵方的衛星,其次是癱瘓敵方的雷達站、干擾敵方無線電發射,最后是進入敵方通訊頻道,向他們傳遞虛假信號,并獲取敵方密碼,另外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病毒對敵軍事網絡發起攻擊。馬克西姆說,網絡戰比傳統的軍事沖突更加廉價和有效。如同制海權、制空權、制天權一樣,爭奪“制網權”將成為美軍維持軍事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此前曾提出,工業時代的戰略戰是核戰爭,信息時代的戰略戰主要是網絡戰。2005年3月美國防部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網絡空間和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這也就意味著美軍在發展網絡防御能力的同時,更要重視網絡進攻能力,方能保持“制網權”。美國空軍參謀長負責網絡戰的特別助理、有“網戰教母”之稱的拉尼·卡斯曾表示,“和空戰一樣,網絡空間同樣是進攻優先。如果不能統治網絡,也就不能統治其他作戰領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安全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偉2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網絡攻擊之前都是黑客的個體行為,美國把網絡攻擊作為一種和核戰略相提并論的國家戰略,這無疑將會對國際社會的和平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網絡戰一旦全面展開,遭受攻擊并被擊敗的一方有可能遭受國民經濟全面崩潰的危險,而獲勝一方將徹底破壞敵人發動和維持戰爭的戰略資源。美國在網絡戰方面保持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正是尋求對其他國家造成巨大的戰略威懾力。▲
環球時報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