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梅 張志華 徐佰卓 劉磊磊 劉海永
摘要:我國高校田徑高水平運動隊在20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通過積極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等方法對我國高校田徑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改革狀況等進行研究,旨在總結我國高校田徑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經驗與教訓,并為高校田徑高水平運動隊進一步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普通高校;田徑;高水平運動隊;學訓管理
高校田徑高水平運動員進校后肩負著學習和訓練的雙重任務,學習與訓練的矛盾依舊存在。面對這些問題,各高校雖依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了改革,但效果并不顯著。針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這一群體,加強對運動員學習訓練管理,科學合理地制訂一套管理辦法,著力培養高素質體育后備人才,才是解決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學習訓練矛盾的根本出發點。
一、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發展歷程
我國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發展是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自1986年在高校出現,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據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發展善如表如示。
1.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建設初期探索階段
1986年教育部開始在高校開展高水平運動隊試點工作,全國首批共有35所院校。1987年國家教育部為了貫徹《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通知的精神,提高高校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運動員,發布了《部分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辦法》。田徑作為所有競技運動項目中最早被列為招生的項目之一,部分高校積極加快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建設,在學籍管理、運動訓練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高校進一步開展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奠定了基礎,但暴露出的問題仍很多,由于多數運動員均是由專業隊退役下來的二線隊員,真正的優秀運動員甚少。這些二線隊員進入高校后,由于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平時學習負擔較重,訓練比賽繁多,為學習訓練的管理帶來了很多問題。
2.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進一步改革發展階段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實現國家教委、國家體委制定的《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努力提高我國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才,以逐步實現由國家教委組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目標,1995年出臺了《國家教委辦公廳關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通知》,明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53所大學試辦高水平運動隊,招收田徑等重點項目高水平運動員。此次改革實施,高水平田徑運動隊試辦學校增多,很多高校開始依托自身的知名度吸收優秀人才,越來越多的高水平田徑運動員開始選擇在高校進行學習訓練,通過其影響力帶動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相應的學習訓練管理制度也逐漸趨于完善。
3.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本校自主管理發展完善階段
2005年,按照《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教體藝[2005]3號)和《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評估工作的通知》(教體藝[2005]5號)精神,教育部成立了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評估專家委員會,對各地報送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學校的材料進行了綜合評估。2005年12月14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綜合評估結果,北京大學等235所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綜合評估結果為合格,確定為2006年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學校。此次結果的公布,吸引了更多的高水平運動員到高校學習訓練。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分布多達166所,切實加強了高校與體育部門合作,內部管理也開始步入正軌。部分高校在高度重視高水平運動員文化學習的同時,科學地制訂訓練和參賽計劃,為運動員在校期間通過所學專業考試和考核提供便利條件。這些舉措也吸引了更多的優秀現役運動員走進高校深造,帶動了高水平運動隊發展。
二、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學習訓練狀況
根據當今世界競技體育的發展趨勢,優秀的職業運動員和業余運動員大多來自高校,體教結合的模式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所以我國高校培養高水平田徑運動員的使命將更加艱巨。特別是2005年底國家教育部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與項目的重新認定和布局,更說明了當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肩負著振興體育的重擔。問卷調查表明我國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每年主要參加各地區高校間的比賽、全國大學生錦標賽、全國田徑大獎賽等一系列比賽。運動員每周訓練時數較多,運動員每周訓練5~7天不等,大部分運動員每周訓練6天、每天訓練1次(個別項目如長跑運動員每天訓練2次,每次訓練時間在2~3小時)。85%以上的運動員認為,長時間的訓練導致身體極度疲勞,消耗了體力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學習上的時間甚少。有些學校將高水平運動員文化課評定與普通學生標準相同,而沒有充分考慮到訓練與比賽的影響,為了達到文化課的要求,運動員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而將訓練比賽放到次要位置,這樣的管理模式不但不能激發運動員的積極性,反而會嚴重阻礙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發展,影響我國依托高校培養田徑后備人才任務的完成。只有建立一套科學的學訓管理辦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習與訓練矛盾這個難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存在此類問題,一些高校在處理學訓問題時做法就很新穎。這些高校根據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隊員組成比較復雜、文化基礎也不盡相同的特點,對這些學生進行管理與教育,基本做法為:特事特辦、靈活掌握;寬進嚴出、嚴謹治學。在堅持嚴格辦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將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納入學校正常體育教學課的管理之中,或稱為特訓課或專門訓練課。高水平運動員根據完成訓練課和比賽任務情況,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如遇重大比賽任務,經校有關部門批準,可免去部分課程的考試和外出實習任務。這不僅有利于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創造優異成績,達到宣傳學校、為校增光的目的,而且也體現了管理的合理性。對于專業成績優異的特長生,可以保送攻讀研究生,激勵運動員刻苦訓練;如學業不能按時完成可采取彈性學制延長學習年限,將學習和訓練的矛盾盡量降到最低,使運動員進行訓練的同時掌握好文化知識,為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奠定基礎。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可為學校爭得榮譽,還可為國家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將來為國爭光。
二、我國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發展改革對策
各高校應在教育部關于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綱要”的指導下進行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與管理,圍繞本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項目優勢或特色進行課余訓練,注意創新訓練手段與管理方法,整合利用本校資源,推動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
(1)各高校應根據自身學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實際情況,確立運動員的不同奮斗目標,深化體教結合。要讓運動員明白,進入高校的目的不僅僅是刻苦訓練,提高運動競技能力,為學校、為國家爭得榮譽,還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充實自我,使自己在結束運動生涯后走向社會時不處于競爭的劣勢。
(2)教學內容選擇與安排符合實際情況。高水平運動員課程設置應以文科類為主,知識結構偏重實用,理論知識偏重實踐。教學計劃與訓練計劃統籌安排,合理設置培養計劃,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教學難點,科學合理地傳授文化知識,使其學有所用、學有所長。
(3)學籍管理制度合理有效。長期訓練和比賽勢必會影響日常的學習和考試,學校可根據本校運動員項目分布特點,在正常學制的基礎上適當地順延學制,如遇到大型比賽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減免學生的考試或降低考試標準,對運動成績優異的運動員給予學分獎勵,使高水平運動員能在一個以人為本的管理環境中完成學業。
(4)進一步加強訓練競賽管理改革。運動隊員進入高校后要進一步提高運動成績,就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訓練以提高運動成績和競技水平。部分高校針對運動員不同的個體情況,合理安排訓練與比賽。訓練時間合理有效,各年度、各學期訓練計劃科學安排,訓練計劃認真細致制定,切實加強了訓練競賽管理,提高了訓練的效率和效益。
(5)利用高校多學科優勢為田徑高水平運動隊提供服務。加強高校與專業隊、體育科研部門的合作,利用高校多學科跨學科的科研優勢、高校體育部門的人員優勢,圍繞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開展科研攻關服務,提高運動隊成績的同時,也增強了體育部門的科研能力。
此外,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面臨眾多機遇和挑戰,需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完善規章制度,注重人才引進與綜合素質培養,加強高校運動隊軟硬件的建設,才能適應今后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教體藝〔2005〕3號,2005.
[2]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評估工作的通知》.教體藝〔2005〕5號,2005.
[3] 徐開春,梁金娜.東北三省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27):89-91.
[4] 姚磊.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建設現狀與對策.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97-99.
[5] 王村,何志林.科技服務在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中開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山東體育學報,2008(2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