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冬 常浩 丁亞林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350-01
摘要:生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全面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揭示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怎樣更好的開展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對策,這對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至關重要。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一、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成因分析
1.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在高校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總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整個教學都是圍繞教師來展開的,教師的話語占課堂時間的70%以上,控制著教學話題、內容等各個方面,并總是倡導任務型教學,形成重過程而非結果的教學意識。現如今,雖然很多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已廣泛地聘用外教,但是由于有些外教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缺乏認識,對中國學生知之甚少,不能更好的和學生進行溝通和教學。而那些由中國老師擔任的英語口語教學中,由于老師絕大多數都沒有到國外接受培訓的機會,不能接觸到真正的英語環境,對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禮儀等沒有直觀的概念,不能更好的給與學生英語知識和口語水平的提高。
2.母語環境中缺乏英語口語練習的機會
由于生活在母語環境中,缺乏口語交流的機會,大部分學生在課外沒有更多的時間用英語交流,口語的練習受到了很大制約。雖然我們注意到很多同學在課余朗讀,但這種“口語”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口語輸出,當給定一個主題時,卻只會“啞口無言”,學生的口語輸出能力并未得到培養。
3.學生口語學習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
由于我國高校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不高,底子薄,平時也沒有多少在課堂內練習口語的機會,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致使英語口語水平得不到提升,到后來甚至不敢開口,怕說錯丟面子,沒有自信,導致最后對口語課形成了抵觸情緒。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口語練習的欲望,對于老師的提問和話題討論,大部分學生基本上是不思考,不討論,最多的情況是用中文進行討論,不能形成英語思維。
4.口語教學忽略了第二課堂
口語學習的第二堂課也就是口語課程以外的口語演講比賽、辯論賽、英語廣播、英語角、英語墻報、英語講座、英語電影展播等等。這些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少有學生參與進來,能夠成功舉辦的這類活動也是少之又少。對于學生最熟悉的英語角,很多情況下也是由于沒有外教或英語老師的參與、組織,導致學生總是說自己的英語,而沒有人進行糾正,口語得不到提高。
5.低效的傳統教學方式
現在高校的英語課堂仍然采用以教師講說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雖然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教學目標明確、監控力強等優點,但其忽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低,不能更好的發揮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永遠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再就是由于高等英語教學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課,人數過多,授課時數有限,這些都制約了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改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措施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采用新教材
大學英語教師應以(課程要求)為指導,積極轉變觀念,將過去以注重語法、詞匯、閱讀教學為重點轉變到目前的以聽說為首要任務的英語教學上來,并不斷探索,在教學中尋求適合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口語教學方法。另外,不要為了少備課而不愿更換教材,學校應積極采用教育部推薦的、面向21世紀或是各種名優教材,這些教材一般都是受到嚴格審定,符合《課程要求》的思想,受老師和學生歡迎的教材,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才掌握了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才擁有了“利器”,開展教學就容易多了。
2.口語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
要想改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該模式能夠加強滿足學生的需求和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首先要注意學生的情感狀態,教師要善于充分了解學生的長處和局限性,重視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和擴展學習風格,從而實現語言的交際性。學生之間的互動包括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話題協商等互動活動,在一個交流的環境中,學生之間會以更平和的心態進行溝通和討論,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發現知識的能力。
3.盡量采用小班授課,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長期以來,教師太多注重的是營造課堂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口語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操練和實踐。對于大學非英語專業的聽說教學盡量采用小班授課。另外,科學合理地開設第二課堂,將有限的課堂訓練與無限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教師應該在課堂內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盡量活化教材,開展各種趣味活動以及開展英語活動周、英語角、英語講座、演講賽、辯論會等英語口語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以培養學生下意識駕馭語言的能力。
4.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加大教師口語培訓
學生口語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直接來源于教師的口語輸出,這就要求教師的口語也要不斷得到提高。平常,教師口語多用于課堂上,教師之間缺少口語的交流,與外教的口語交流也受到一定限制,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口語水平的提高。為了適應《課程要求》,學校應充分利用外教的優勢,為中國英語教師開展口語培訓,或是鼓勵教師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口語培訓。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口語教學的長遠發展。
5.改革傳統的考試方法
傳統的考試方法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國家在這方面正在探索如何采取有效的考核形式。只有考試的改革,才能發揮其導向作用,讓英語教學走向正常的以聽說為主的路子上來,英語口語教學才能落到實處。
總之,英語口語學習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最終實現這一過程需要具體和科學的方法。英語口語教學一定要把加強語言實踐活動、培養交際能力放在首位。口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英語日常口語,了解語言的文化含義,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為此,學校需要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教師需要做好引導作用,學生需要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