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福
《網絡傳播》: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是何時成立的?
王斌: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成立于2005年1月28日,籌備工作從2004年就已經開始了,成立的原因一方面是網絡糾紛比較多,互聯網企業本身需要一個平臺去與版權機構進行溝通,建立合作共贏的關系;另一方面國家版權局正在起草《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辦法》,互聯網企業有機會在立法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就需要做調研和立法準備等相關工作,在《辦法》制定過程中需要給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做有關版權的培訓工作,讓互聯網企業的領導和法律部門知道國家立法思路,建立企業的版權風險預警方案,減輕網絡版權糾紛的發生。
互聯網企業的法律部門和相關的業務合作部門都參與了網絡版權聯盟,成立初期圍繞音樂版權的正版化做了大量的推動工作,當時的互聯網企業在internet上的應用都沒有獲得國際主要唱片公司的授權,原因是唱片公司能看到無線音樂的收益預期,對internet上的應用和在線聽歌不認可,開出很高的授權價格,單獨靠一家網絡企業洽談合作困難非常大,通過網絡版權聯盟組織幾家互聯網龍頭企業(新浪、搜狐、TOM、中華網等)與國際主要的唱片公司就音樂作品授權進行洽談,在這個過程網絡版權聯盟把音樂作品的使用和分配標準進行了統一,推動唱片公司與這幾家互聯網公司的合作。
《網絡傳播》:網絡版權聯盟為推動中國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做了哪些工作?
王斌:我們成立的出發點是加強互聯網行業的自律,不能讓版權的問題阻礙產業的發展,聯合企業和版權機構共同探討并嘗試網絡版權的長效機制建設,2005年組織制定并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版權自律公約》,截止到目前已經推動200多家互聯網企業簽署公約,同時積極組織配合有關部門的執法工作,營造和維護互聯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環境,我們組織互聯網企業參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辦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起草和聽證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互聯網出版服務管理辦法》修訂會以及對《文化部關于網絡音樂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在執行過程中的貫徹實施提出了建議,給司法領域出臺《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影視作品糾紛賠償標準》網絡版權聯盟也做了材料的提交工作。近期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法》(草案)的制定,組織互聯網企業對網絡侵權責任提交立法建議。
《網絡傳播》:除此之外,網絡版權聯盟還有哪些職能?
王斌:網絡版權聯盟還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組織理論研究,截止到目前成功組織培訓交流、案件聽審共計80余次,累積培訓4000多人次,樹立互聯網企業的網絡版權保護責任意識,加強互聯網企業與版權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互聯網行業的內容運營整體能力的提高。
網絡版權聯盟維護互聯網企業的合法權益,積極組織多次企業的版權集體采購行動,為了維護網絡正版的授權秩序還組織互聯網企業聯合行動向政府相關部門舉報假授權機構,并配合案件調查提供相關線索,立案后成功打掉假代理網點;針對音樂詞曲版權代理壟斷及大范圍維權行動導致授權價格畸高的情況,聯合20家互聯網企業向國家版權局舉報,同時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研究,經過持續將近7個月的博弈,最終在2006年底成功使代理機構降低授權價格,使網絡音樂作品發行秩序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網絡版權聯盟積極與國內外的版權機構和相關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管理協會、中國音像集體管理協會、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美國電影協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韓國著作權管理機構等)開展網絡作品的審核、網絡侵權緊急預警,同時大力推動合法的優秀內容提供商作品快速流通,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和贊譽,也得到主管部門、會員單位的認可。
組織互聯網企業聯合行動成功舉報假代理公司。2006年2月對假授權問題及抵制辦法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和交流,(版權代理行業內由于個別單位的假授權行為,導致互聯網企業的直接侵權,這一現象非常普遍),網絡版權聯盟聯合多家公司準備了相關案件材料及證明文件,就豁免或降低互聯網企業的責任召開的多次研討,針對版權代理公司北京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的假授權行為在2006年給國家版權局的行政治理行動進行了舉報,國家版權局也受理了假代理案件,2007年1—2月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協助做了調研工作并配合提供相關線索。
2007年10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部門依法對北京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場所進行了搜查,查獲大量書證、物證,凍結、扣押涉案財產,并對楊某等多名涉嫌侵犯著作權罪的違法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至此,“北京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案”取得重大突破。此案是全國第一例著作權虛假授權的刑事案件。涉案公司偽造并向他人銷售電影作品著作權許可,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人民幣、涉嫌侵犯包括中國(含香港、臺灣地區)、美國、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的數百家電影著作權人的數千種電影作品的著作權。
成功抵制代理公司壟斷版權,實施高價采購的策略。2006年3月,針對音樂版權代理獲得國際唱片公司詞曲版權授權后,代理公司把原來給互聯網企業的授權價格由30萬的保底費上漲到300萬/年,由于授權價格畸高導致互聯網企業不能正常運營音樂版權,代理公司對國內互聯網音樂服務商(中華網、A8、華友世紀、九天)等多家單位維權,網絡版權聯盟向國家版權局進行舉報,在其支持下聯合多家互聯網企業與版權代理機構進行了持續將近7個月的博弈,最終在2006年底成功使代理機構降低授權價格,音樂詞曲版權糾紛走上正常軌道。
《網絡傳播》:怎樣才能避免網絡版權糾紛,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
王斌:目前網絡版權糾紛的發生有以下幾個原因:版權機構對互聯網的經營方式不了解導致的不授權;風險律師事務所獲得版權機構維權委托后。引起訴訟從糾紛回報中獲得收益與版權機構進行分配,風險律師事務所的贏利模式非常簡單并清晰,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律所灌輸版權機構不授權,從維權中掙錢的理念,加劇的版權機構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沖突;假代理機構給互聯網企業進行授權,導致的版權糾紛;部分互聯網企業存在盜版的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