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休官僚退而不休,利用權力場的殘余影響,通過不斷轉職、任職,賺取巨額報酬。貪腐在金融危機中大曝光,激起國民強烈不滿,掀起改革風暴。在野黨更發出嚴厲質詢,要求政府追查謀私敗行。
前不久,日本農林水產省爆出丑聞,原水產廳一位高級主管借助官僚權力庇蔭,退休后積極游走于該省關聯的六個法人機構發揮“余熱”,通過不斷轉職與任職至今年1月為止,竟然賺取了高達2.7億日元的“退休報酬”。如此斂財有方的官僚腐敗,而且又是在金融危機時期,激起了國民強烈不滿,掀起了要求政府“杜絕龐大退休官僚如候鳥般謀取私利”的改革風暴。
輿論壓力迫使麻生進行公務員改革
日本眾議院2月3日討論今年度財政預算,在野民主黨向首相麻生太郎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質詢,強烈要求政府調查中央省廳退休高官利用在職時的權力影響力和人脈關系在相關法人機構團體中任職謀利的內幕。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麻生表示將在年內制定“廢除中央各部門幫助退休官員轉任民間機構”的相關法令;同時還推出國家公務員改革進程表,即在4年內通過設立內閣人事及行政管理局,建立官民人才交流中心和再就職考試制度以及政府返聘“有工作欲望和能力”的退休官員等舉措,來杜絕中央各部門為退休官員“擺渡搭橋”到關聯機構任職的特權行為。 前幾年,也爆發過經營“住專”的退休官僚丑聞?!白!逼呒移髽I背負8萬億日元的不良債權而倒閉時,這七家公司中有六家是由原大藏省退休官僚來負責經營的。盡管這六家企業情況各異,但暴露出的事實令人震驚:那就是這些退休官僚擴大貸款的結果,造成了94%至98.5%的貸款均無法收回,國家的錢最后“打了水漂”。
待遇豐厚造成日本官僚政治
特有痼疾
日本公務員在職時養尊處優,退休后又能憑借權力影子“轉職”,到有關聯的民間機構繼續享受豐厚待遇,這成為日本官僚政治的特有痼疾。據了解,日本官民收入存在很大差距,一個45歲在中央省廳擔任課長級的公務員,其年收入可達1200多萬日元,而50歲左右在日本中小企業擔任管理部長職務者的年收入只有500多萬日元,相差1.2倍。而從一般統計數據看,國家公務員平均年收入為644萬日元,中小企業勞動者為405萬,每年相差200多萬。在退休金上,國家公務員可獲2570萬,而中小企業勞動者只有1225萬。在養老金上。國家公務員每月可領取22萬日元,中小企業勞動者只有16萬。 此外日本國家公務員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補貼。如去年8月新設的基于業務上的特殊性、困難性的補貼規定,對中央省廳公務員可依據職務高低給予每月工資10%到1%的津貼。人事院在解釋所謂“業務上特殊性困難性”時彌:“這是指起草或制定一些各省廳特有的法令政策等特殊業務?!睂Υ苏摷易籼僬\指出,這本該是各省廳的本職工作,現在居然成為增發津貼的理由,巧立名目幾乎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近萬名退休官僚“潛規則”謀取高薪
令日本國民深惡痛絕的是,一大批享盡優厚俸祿的官僚退休后或以提前退職的方式“轉職”至下屬相關法人機構擔任高級管理職位謀取高薪。據《2007年度公益法人白皮書》顯示,在6776家由國家管理的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中有45%,即3049家法人機構中的8054名理事來自于管轄該法人業務的中央省廳的退休官僚,其中又以國土交通省的退休官僚最多,達2200多人,厚生勞動省次之,有1200多人,經濟產業省有970人。日本會計檢察院的調查表明,在與中央政府部門及各派駐機構有著任意合同關系的1230家公益法人中,共962家機構接受來自于各省廳的退休或退職公務員近1萬人,其中有3600人任高級職位。
大批退休官僚之所以能順利進入眾多公益法人機構擔當要職,首先是日本官僚政治“潛規則”為其打好了基礎。日本各中央省廳長年來遵循著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有權向自身所管轄的公益法人機構推薦本省廳的退休高官或負責為退休高官所中意的去處“牽線搭橋”。其次,許多法人機構也樂意招聘這些有能力的“財神爺”為其拓展關系網,這樣就能每年拿到政府更多的事業補助金和委托費。僅2007年度,政府各省廳就向963家相關的法人機構提供了高達3524億日元的補助金或委托費,其中獲得1億元以上的就有313家。而這些法人機構的代表或常任理事基本上都來自于相關省廳的退休官僚。
由于可以獲取豐厚的報酬,導致眾多政府退休官僚熱衷于轉職到關聯法人機構任職。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在政府下屬法人機構擔任董事長或會長等高級管理職務的退休官僚,其年收入平均額在1200萬日元,如任職兩年以上而離職的還可獲取一筆退職金。這也造成一些退休官僚像候鳥般不斷地轉職“挪窩”、形如“走穴”,以便多多增加可觀的退職金。還有一些退休高官則采取身兼兩職或數職的方法創收斂財。
能否消除官僚腐敗,禁止官僚以權轉職于民間機構及候鳥般謀利,已成為日本確實推進行政改革的一塊試金石,這同時也是麻生能否贏取民心、提升支持率的一個溫度計。
(責任編輯 袁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