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規模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常常涉及一些受保護的文物建筑和近代優秀建筑,這些建筑的特殊性及其特殊位置,常常使規劃設計顧此失彼,矛盾重重,對這些建筑采取何種措施直接關系到規劃設計的總體布局,影響到城市改造及房地產開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采用建筑物整體遷移技術往往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通過平移可以完好無損地將建筑保存下來:另一方面,通過平移可以使整個地塊的規劃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從而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下面我們來看看生活中應用平移的例子吧。
上海音樂廳建于1930年,原名南京大戲院,1949年改名為北京電影院,1959年,為舉辦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經改造后更名為上海音樂廳,上海音樂廳由華人建筑師范文照設計,建筑風格屬于上海地區少有的歐洲傳統風格,休息大廳16根合抱的大理石圓柱氣度不凡,觀眾廳的構圖簡單規范,富有層次變化,色彩莊重淡雅,與其演繹的古典音樂有著驚人的統一。
上海音樂廳以其特殊的構造特點所產生的音響效果為中外音樂家所稱道,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其舞臺狹小,臨近延安路噪聲較大,周圍無法停車,功能設施不全等缺點嚴重影響了其優勢的發揮和經濟效益。隨著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的實施,上海音樂廳整體遷移也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規劃要求,該音樂廳從原址向東南方向平移66.46m,整體抬升3.38m。
2002年12月16日,上海音樂廳開工遷移,采用結構加固、基礎托換和同步頂推等平移技術,于2003年7月8日遷移到位,音樂廳整體平移到位后,恰處于上海廣場公園(延中三期)新建綠地的中間,就像鑲嵌在綠地中間的一顆明珠,這樣不僅使音樂廳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同時使音樂廳獲得更大的擴建和發展空間,提高了其藝術品位和人民廣場的文化氛圍,給上海市人民奉獻了一件建筑、文化藝術精品。
平移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像我們平時推拉鋁合金窗,電梯的上下移動,建筑工地上運載建筑材料的升降機在吊裝材料時的升降等都屬于平移。
也許有同學會問:我們天花板上掛的吊扇做的運動是不是平移呢?吊扇的運動是轉動,不是平移,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抓住平移的主要特征:移動的方向不能改變,吊扇不是平移,而是在做另一種運動——旋轉,同樣,我們打籃球時,投出的籃球是做平移運動嗎?因為籃球投出去,受重力作用總是要掉下來的,籃球的運動方向會改變,這也不是平移。
[責任編輯:穆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