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西北地區寒旱環境條件下,受干濕、凍融、風蝕等自然條件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土質文物逐漸剝落坍塌。在眾多破壞因素中,風蝕危害是最嚴重的因素之一。土質文物本體具有一定的內聚力,表現出不同于散體土壤顆粒的風蝕行為。通過對土壤風蝕影響因素和已有風蝕預測模型的分析,提出了適用于土質文物的風蝕預測模型,研究將土質文物風蝕影響因素分為營力子系統(風力)和響應子系統(粒度、含水率、強度)。通過對土質文物風蝕營力子系統和響應子系統的分析,土質文物的風蝕模型應包括風速(V)、土體含水率(W)、粒徑(d)和土體強度(F)四個影響因子,根據分析,其函數形式為。土質文物不同于土壤,在不被植被覆蓋、灌溉翻耕的情況下,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土質文物受到風蝕的情況。且在對前人風蝕實驗數據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風蝕量與風速、風蝕時間、風蝕面積之間的定量關系,可以用于預報一次風蝕事件的風蝕量。
關鍵詞:土質文物;風蝕;模型;風速;含水量
中圖分類號:K8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09)06-0093-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