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瘋子?他居然要在大河里種菜
吳洪偉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丁山洋村,他只念了3年小學就回家務農了。為了改善家境,他做過一些小生意。2005年,他拿出所有積蓄開了一家小電鍍廠,卻因為污染嚴重,不久就被政府責令停產。
吳洪偉郁悶不已,天天都蹲在附近的丁山河邊發愁。見河的兩岸全是村民的小菜園,辦過工廠的他突然萌生了建一個50畝以上規模的大型菜圃的念頭。然而,他隨即就感到這個“宏偉藍圖”不啻于空想,因為他家一共才幾畝地,到哪里去找這么多地呢?一天,吳洪偉又蹲在河邊發愁,看到河面上長滿了水葫蘆,他突發奇想:水葫蘆能在河里生長,那蔬菜能不能也在河里生長呢?河道這么寬闊,要是河里能種菜,那我想建多大的菜圃都行啊!
吳洪偉決定試一試。他在河邊開荒平整了一塊地,播撒了白菜、蘿卜、菠菜等十多個菜種。等這些種子長出小苗后,他再在地周圍砌上坎,用抽水機把河水抽進來,將這些菜全部淹沒,看哪種菜能存活下來。可令他沮喪的是,水淹過后,這些蔬菜幾天后就全部發黃腐爛了。村民們見狀,都嘲笑他是吃飽了撐的。女友也抱怨道:“別再不務正業了!要真能在大河里種菜,千百年前就有人干了,還輪得到你來費神?”吳洪偉卻說:“我這不正在進行試驗嗎?暫時失敗很正常!”
吳洪偉又換了香菜、血皮菜等新菜種試驗……死了又種,種了又換,前后換了不下50個菜種。一天,他終于有了一個驚喜的發現:其余的菜苗全都被水淹死了,唯有空心菜(也稱藤藤菜、竹葉菜等)在水中瘋長,他欣喜若狂!
吳洪偉知道,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空心菜是否適合在河面上栽種還需要進一步試驗。他找來數根木條,中間用鋼絲串起來,做成一個木柵欄,再綁上一個個底部鉆了孔的小瓶,把帶了少許泥土的空心菜移栽到瓶子里。然后,他再把木柵欄放到河面上,用鐵絲把它固定在岸邊。令他興奮的是,幾天過后,菜苗長勢良好,一個多月后,空心菜密密匝匝地長了一大片!吳洪偉興奮地跑回家,信心百倍地對女友說:“我要開始在河里種菜了!”
女友不忍再潑冷水,但還是提醒說:“你畢竟沒有種菜經驗,還是先學一點專業技術再說吧。”吳洪偉想,自己要轉型種菜,的確需要掌握一些專業知識。于是,他開始尋找有關種菜的書籍學習。
2007年9月,吳洪偉在網上看到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盧教授的研究項目,是利用水上種植物進行環境治理,覺得與自己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處,便來到武漢向盧教授請教。聽完盧教授關于生態循環農業的講座后,他更加堅定了在河上種菜的決心。
熬過重重劫難,扔進大河的銀子終于冒了泡
2007年10月,吳洪偉回到家鄉,把自己的創業計劃向塘棲鎮政府作了匯報,得到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意免費向他開放河段。通過考察,吳洪偉在丁山河規劃了約100多畝的河段,用以大規模種植空心菜。接下來,他買來毛竹,編成一個個大柵欄,建成一張張浮床,然后再綁上許多底下鉆孔的小瓶,等待移栽小菜苗。
2008年3月,吳洪偉在田地里播下了第一批空心菜種子。20多天后,他請一些農民把菜苗移栽到竹柵欄有孔的空瓶里,放到水面上。之后,他便成天守在河邊,查看菜苗的生長情況。
令吳洪偉揪心的是,移栽幾天后,菜葉卻開始大面積發黃!他百思不得其解:當初做試驗的時候,菜苗長得很好,為什么一旦大面積種植就出問題了呢?他向村里的老菜農請教,人家卻譏諷他說:“我們祖祖輩輩都在地里種菜,你偏要到大河里種,壞了規矩,會遭天譴呢!”吳洪偉差點氣暈過去。
看著一天天枯黃下去的菜苗,吳洪偉欲哭無淚。無奈,他再次到武漢請教盧教授。幾天后,當吳洪偉和盧教授風塵仆仆趕回去時,河里的菜苗已經死光!吳洪偉心疼得“哇”地一聲哭了起來。盧教授連忙安慰他:“小伙子,別難過,只要遵循科學,問題就一定會得到解決的!”隨后,盧教授仔細查看了菜苗,分析了水質和栽培環節,都沒發現問題,因此懷疑是水生物破壞了菜根。他讓吳洪偉找來魚網在河里打撈,果然撈上大量小龍蝦和草魚。問題終于有了答案——小龍蝦和草魚專吃水面植物,菜苗的根全被魚蝦吃了,菜苗自然就會死掉。
按照盧教授的建議,吳洪偉買來魚網罩,在每張浮床下面都掛了一張網,以抵擋草魚和小龍蝦的侵襲。接著,他又重新開始育苗移栽。十多天后,河面上又長滿了綠油油的空心菜。
沒想到的是,吳洪偉很快又遭到一次迎頭痛擊。4月正是江南開始漲“桃花汛”(即春汛)的季節,夜里往往是沒完沒了地下雨。見很多養魚的村民都半夜起床給魚塘泄洪,吳洪偉暗自得意:“我的菜種在浮床上,水漲床高,不用擔心被水沖走,也不用擔心菜被淹死!”
然而,第二天,吳洪偉一到河邊就傻了眼:浮床倒還好好地漂在水面上,可浮床上的菜苗卻被水沖得幾乎一株不剩!
這次天災仍沒打垮吳洪偉。第二天,他又開始種植第三批空心菜。為了防汛,他在菜圃的四周繞上了巨大的泡沫浮標,并把浮標用繩子串起來,固定在岸上。
5月初,第三批空心菜再次長得郁郁蔥蔥,漂在水面上,蔚為壯觀。此時,新的煩惱又來了:這么多的菜,如何賣出去呢?吳洪偉想:河里種出來的菜還沒有人吃過,說不定別人還不放心呢!不如先請專家做個健康指數測定。他采了一些菜,裝上兩瓶河水,帶到杭州市質檢部門進行化驗。化驗結果令他非常興奮:河水里種出來的空心菜中,微量元素含量均符合標準,不少人體必需的元素還遠遠高于土壤里種出來的同類菜。而且種菜河段的水質明顯比沒有種菜河段的水質要好,這說明空心菜能吸收水中的富營養,凈化了水質!得到這一鑒定結果后,吳洪偉給自己的產品注冊了商標,并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最牛菜農”,年賺200萬元算不算多
有了過硬的質量,吳洪偉這才放心地開始作宣傳。
塘棲鎮是浙江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四季游客眾多。吳洪偉制作了大量宣傳單,帶到鎮上散發,邀請人們到丁山河參觀河上菜圃。游客臨走時,他還每人免費贈送0.5公斤空心菜,讓他們帶回家嘗鮮。
轉眼,100多畝菜圃到了收割期。2008年6月,吳洪偉帶著第一批空心菜到塘棲鎮農貿市場銷售。人們從他的前期宣傳中得知他的菜是種在河面上的無公害蔬菜,因此紛紛購買。很快,他的一車菜就賣完了,看得旁邊的菜販們羨慕不已。這正合吳洪偉打的算盤:“我種了那么多空心菜,根本不可能每次到市場賣,只有依靠經銷商賣。現在菜販子看到我的菜暢銷,遲早會主動找我進貨的。”果然,此后就陸陸續續有菜販子來找吳洪偉商議批發事宜,農貿市場上的所有攤位都能看到吳洪偉的空心菜!
填滿了農貿市場,吳洪偉又開始向餐飲市場進軍。他找到塘棲鎮最大的酒樓老板,免費給送酒樓一批空心菜。沒想到,客人食用后紛紛叫好,幾乎每張餐桌的空心菜都最先被吃光,酒樓老板同意讓吳洪偉批量送菜。之后,他如法炮制,又順利拿下周圍不少飯店、賓館和酒店的訂單。
通過努力,吳洪偉又讓自己的菜進入了華東地區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杭州良渚蔬菜批發市場。為了給自己在河上種菜樹立品牌,吳洪偉注冊成立了“杭州丁山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08年9月底,他又開始開發水上芹菜、蒜苗、韭菜、茭白和茄子等品種,試圖把這個一本萬利的循環產業做得更大更強。
讓吳洪偉驕傲的是,他在大河里種菜取得的成功,竟給當地農民指了一條新的致富道路,很多農民都來向他取經。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吳洪偉更是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收益——如今,他已經實現了一年200萬元以上利潤的目標——這是一個何等驚人的“菜農神話”啊!
(殷欣奎、魏傳中薦自《打拼》2009年第3期原標題為《中國最牛菜農:大河里種菜年賺200萬》本刊有刪節圖:無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