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吳睿已是第七次全程關注全國兩會中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次,在單位上班的他只能通過網絡視頻以及文字直播收看。吳睿一邊瀏覽,一邊在相關新聞后邊跟帖,“頂”、“支持”以及更多的贊同意見很快溢滿網絡。
與吳睿一樣,中國內地的近3億網民里,更多的人無緣兩會現場。參政議政意識頗為濃烈的一部分人,轉而在網絡上開辟戰場,網絡儼然成為兩會“第二會場”。
3月5日上午9時到11時30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此時,除了中央電視臺的全程直播,網上文字直播與視頻直播同步進行。“我難道就只能看電視?我也想在兩會里發出聲音。”吳睿說。其實,在今年兩會開幕之前,中國近3億網友自己的“兩會”已如火如荼地進行了一個多月,這場兩會之外的“兩會”,被媒體稱為“e兩會”。
這群在家中或者單位上網的“e代表”,有著一個共同特點,喜歡聚集在虛擬的“人民大會堂”里召開“e兩會”:在門戶網站新聞后面跟帖,在BBS、聊天室、QQ群和MSN群里辯論,在RSS新聞訂閱器和百度百科里依照自己的邏輯重組話語權,在博客和個人網站里成為自己的“意見領袖”。
在現實世界中,他們可能是教授、總裁、秘書、軍人、警察、醫生、保安甚或電工。不過,在網絡上,人人都有提案權、投票權,即使你真是人大代表,倘若發言有悖常理,網友也要用“板磚”將你這個“磚家”“拍死”。
“這種媒體參與和民眾參政熱情在西方都很罕見,唯一能媲美的恐怕只有美國大選,而這種火爆局面在美國也只能四年一遇。”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的報道感嘆說。
網友“問政”平臺
實際上,網絡世界里的“兩會”開了許多年,熱點話題互不相同,各有側重:2006年是反腐倡廉、社會公平和醫改;2007年是社會公平、反腐倡廉和高房價;2008年是物價、反腐倡廉和新醫改方案;今年,受關注前三位的問題是反腐倡廉、就業和醫改。教育、養老、住房、收入等民生問題也是越來越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這表明人們不僅關心自身生計問題,還越來越關注其他群體的民生問題。同時,國家也進入一個以人為本,并全面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的新時期。
對此現象,有媒體稱,2008年是中國的網絡監督元年,而2009年,中國的網友開始踏上“問政”平臺,網友正用獨特的手段改變著中國參政議政的方式。
實際上,在今年兩會開幕前,就已有近200萬人次參與人民網組織的兩會調查、留言以及強國論壇互動欄目,其中強國論壇“2009我有問題問總理”和“我給總理支一招”兩個帖文,在一個星期內便有超過31萬人次點擊、近5000條留言。
在新華網上,截至3月3日各種提問建言已經達到3萬條,150萬人次的網友參與。而溫家寶總理2月28日做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的短短兩個多小時里,在線觀看網友即達百萬,信息瀏覽量以數億計。
與此同時,各大中文網站爭相制作兩會專題,掀起網友關注兩會熱潮。
過一次“代表委員癮”
“最有影響力的中文時政論壇”人民網強國論壇順勢推出“e兩會”大型互動社區。打開該社區,醒目標語映入眼簾:“上人民網強國論壇,咱也做一回代表委員。”也正如標語所說,在網友提案專區中,網友可以模擬代表委員填寫“案由”、“主辦”、“協辦”、“提案人”、“內容”、“建議”,真實地體驗“兩會”,過一次“代表委員癮”。
在人民網強國論壇“e兩會”上,更多的網友選擇在自己支持的提案上聯署簽名,為熱門提案投票或者“拍磚”,跟帖數幾乎達到無法統計的程度。
由網友“愛國者莫搗蛋”發布的第1503號“e提案”,建議兩會設立專門處理“e兩會”提案議案的部門。“案由”是網民積極建言獻策,很多提案議案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不亞于正式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
“愛國者莫搗蛋”還在網絡上將自己這條“e提案”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期待快速獲得回復,他覺得這一訴求已達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在這一點上,持同樣擔心者不在少數。吳睿也發現,自己的“e提案”很快就淹沒在網絡洪流中。甚至,連他自己都忘記了自己所發帖子的網址,“仿佛說了很多,又仿佛都無影無蹤”。“有關部門會不會將‘e兩會’提案辦理情況反饋給強國論壇網友?還是只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永不回頭?”更多的網友則質疑,這些不乏激情澎湃、憂國憂民的“e提案”,能否最終傳到兩會會場?
“神化網絡的民意功能,似有愈演愈烈之勢。這種網絡不能承受之重,實則反襯著現實中的制度之輕。網上聽到一點風聲,千軍萬馬便洶涌而來。如果常規渠道四通八達,如果民情民意平時就能得到及時疏通,何至于此?而這,才最值得我們警惕,最需要我們用心。”《南方周末》一篇報道里寫道。
另有專家認為,通過網調收集民意,目前還存在一些盲點:比如不能上網或不會上網群體的意見難以反映。
“邀代表同網民交流”
其實,不僅網友參與“e兩會”的熱情頗高,即便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參與兩會采訪的媒體記者,也樂于“走出”兩會現場,與網友交流意見,收集信息。幾年前,敢于在網絡上開設博客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被戲稱為“個性代表”、“明星委員”。2005年,以日記形式公布在網上的“小丫跑兩會”,盡管只有25篇稿件,但點擊人數即達131萬人次。
而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網上開博客、公布電子郵箱等方式與公眾互動,已是司空見慣。單在人民網上開設博客的人大代表,已經由去年的14人,升至今年的58人;而采訪兩會的記者博客則更多。
甚至,類似個體戶性質的個人媒體,也終將可能被大型“網絡訪談室”取代。今年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祝壽臣說,新聞中心今年首次與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十家國內網站合作,在兩會期間推出“網絡訪談室”,針對網民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邀請部分代表到新聞中心,同網民直接進行在線交流。
此外,手機媒體的加入,也為“e兩會”擴大影響“推波助瀾”。3月3日下午6點前后,將近4000萬手機用戶收到由中國移動訂制的“手機報—新聞晚報3.3”。與平日不同,中國移動手機報自當天開始,全面關注兩會,關心網友“e提案”。在當天的新聞晚報里,手機尾號為8509的“e代表”所提提案為:從農民工最急需解決的工傷、失業、醫療3個險種入手,為農民工發放與身份證一致的社會保障卡。
截至當天下午4時,中國移動手機報共收到“e提案”5186條。迫于信息量限制,編輯只能挑出6條發表。
據了解,手機報關注兩會的歷史源于2005年。當年2月24日,人民網與中國人大新聞網、中國政協新聞網共同開辦的以手機為終端的兩會無線新聞網站開通。
而今,由新華社與中國移動共同推出的“兩會手機報”已經成為兩會期間必讀項目。今年的“兩會手機報”第一期,就刊出網友對兩會的“六大期盼”,分別是:保增長、促就業;完善社保;反腐倡廉;教育公平;醫療改革;住房保障。
(摘自2009年3月9日《民主與法制時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