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線前,喚起兒時夢想
1986年9月12日,32歲的鄒元國被確診為晚期尿毒癥。
鄒元國出生于江蘇南京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聰明伶俐,動手能力特別強。7歲那年,他將一卷鞭炮“改造”成能噴彩色火焰的煙花,玩伴脫口而出:“哇,你這么聰明,以后一定能當科學家!”“真的嗎?”鄒元國眼睛亮了,他的人生夢想,就這樣萌芽。
1978年,鄒元國考入南京醫科大學輸血和血液制品專業。1982年,他被分配到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然而,在例行體檢中,他被查出患有嚴重的腎病。單位將他安排進圖書室,成了一名后勤人員。
對于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場的鄒元國,這無疑是當頭一棒。可更大的噩運在幾年后又光顧了……捧著“晚期尿毒癥”的診斷通知書,鄒元國激動之下,到處收集安定片,堅決要自殺。“你怎么能這樣做?也許會有奇跡出現呢?再說,我和女兒不能沒有你呀……”妻子胡寧芳抱著年僅2歲的女兒痛哭流涕。看著嬌妻弱女,鄒元國“赴死”的念頭動搖了。
一天,與鄒元國同病房的一位病友突然去世,護士隨手將病床上寫有那個病友名字的膠布撕下來,扔進旁邊的垃圾桶。那一刻,鄒元國突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以后我也會這樣嗎?像垃圾一樣被人扔掉,什么都不留下?”
晚上,失落的鄒元國和妻子談起了自己兒時的夢想,胡寧芳問:“那你為什么不試著從現在開始搞科研?”“這能行嗎?我現在,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鄒元國泄氣地說。
第二天,胡寧芳將女兒抱到醫院,女兒拿著一本童話書,要鄒元國講故事。鄒元國翻開女兒指定的那一頁,讀了起來:有一只鷹,住在海拔8600多米的喬戈里峰旁,但從未飛上過峰頂。直到臨死前,它才鼓起勇氣,決定試一試。鷹拼盡最后的力氣向著山頂沖刺。它不斷撞擊在巖石上,老化的喙一層層剝落,逐漸長出新喙;彎曲的指甲一根根斷裂,逐漸長出新的利甲;厚重的羽毛一片片脫落,逐漸長出新的羽毛……最后,鷹終于飛上冰雪覆蓋的喬戈里峰,它不僅沒有死亡,反而浴血重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飛鳥……
讀著讀著,鄒元國變得若有所思。胡寧芳趁機勸道:“故事不能白講,你就沒悟出點什么?”“嗯,也許我應該試一試,就算我不能像鷹一樣絕地重生,至少也要為自己的夢想做點什么……”
1987年春節,鄒元國接受了腎移植手術。出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懇求到科研一線工作。領導同意他調到化驗室。
到新崗位的第一天,鄒元國就主動請纓,開始進行定型血清的研究。當時血液中心抽采200ml血液,只能夠提取80ml血清,大量的血被白白浪費了。鄒元國琢磨著,怎樣能改變提取工藝,提高血清利用率。
一天,鄒元國正聚精會神地做實驗時,腹部一陣刺痛,他把試驗器皿都移到地上,趴在地上蜷成一團,眼睛卻眨也不眨地盯著面前的試管……有同事路過實驗室,驚訝地問鄒元國:“你怎么不去醫院?”鄒元國虛弱地笑笑:“我哪有時間啊?你們是論天論年過,我是論分論秒過。”同事們感動得直流淚。
1988年底,鄒元國嘔心瀝血研究出了“定型血清”新工藝,使血清利用率達到60%,每年能為血液中心增收60多萬元。
1992年3月,鄒元國再接再厲,研制出新成果——“紅細胞保存液”,這項技術可以把分離后的紅細胞保存時間從21天延長到42天,其功用相當于每月增加2萬人次獻血。
就在鄒元國像雄鷹一樣,拼力飛向高峰時,噩運再次來襲:1993年1月,他被檢查出移植腎嚴重壞死,必須立即摘除。1993年3月,鄒元國接受手術摘除移植腎,從此,他成了一名無腎人。
“不做一個只會花錢的藥罐”
“你的身體都成這樣了,就不要繼續工作,好好在家休養吧。”血液中心主任向鄒元國提出。鄒元國懇求道:“我時間不多,要爭分奪秒啊,我可不想做一個只會花單位錢的藥罐。”僅僅休養了兩個月后,鄒元國就重返崗位。
由于身體無法排毒,鄒元國只能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每隔一天,就必須進行一次透析。最讓鄒元國不能忍受的是,他不能喝水。有一次,他實在忍不住喝了小半瓶,結果,由于水分無法排出,不一會兒他就感到呼吸急促,昏倒在地。等同事發現時,鄒元國已經全身浮腫,整個臉都變成了紫色,搶救了兩個小時才化險為夷。
1995年6月,在雙威公司做董事長的朋友前來探望他。談話中朋友提到:“我們公司的玻璃纖維作為建筑材料賣,只有幾塊錢一斤,要是能制成醫學材料,那就值錢了。”鄒元國立刻想到,血液中心做濾除白細胞時,需要用到一種過濾膜,造價昂貴,近十元一克,如果能用這種玻璃纖維做原材料,那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鄒元國將自己的想法一說后,朋友也高興不已:“我們公司剛改制,正在尋找核心項目。你的產品研發出來后,我們公司就購買,作為公司的發展方向。”
為了盡快完成這項名為“白細胞過濾器”的項目,鄒元國原本是隔天上班,到后來上午透析完,下午他也要跑到單位做研究。由于體力透支過大,他開始頻繁出現昏迷。
1996年4月,白細胞過濾器在鄒元國不懈的努力下,終于研制成功。雙威公司從血液中心購買了這一專利,投產并銷售后,當年的純利潤就超過了百萬元。
鄒元國信心十足地向朋友提出:“我負責研制其他過濾器,你負責擴大市場,爭取把它們做成一個系列。”朋友當即拍板:“好,你研制出幾個產品,我要幾個。”
工作和疾病,都是他的終身“情人”
鄒元國的事業達到了高峰,但健康狀況卻墜入了谷底。1998年春節剛過,他就發起了高燒。檢查表明,這是由心肌病變引起的不規則發熱,醫生要求鄒元國住院治療,盡快接受心臟手術。鄒元國卻悄悄同醫生商量,先做簡單的退燒處理,因為實驗室里,還有個項目沒做完。隨后,他對心急如焚的妻子解釋:“讓我把這個項目做完,如果我萬一下不來手術臺,這個實驗又沒人能夠接上,就半途而廢了。”
之后,鄒元國日夜守在實驗室里。他不斷暈倒,不斷被送去急救。1999年3月,鄒元國終于完成第二個過濾器——血小板過濾器的研究。由于病情拖延時間過長,他從心肌炎發展成嚴重的充血性心衰,不得不先后進行了4次心臟手術。
經歷這番折騰后,鄒元國的身體變得更虛弱。實在沒法出門了,他就讓妻子買來一些實驗器具,把家里變成了實驗室。
2006年8月,鄒元國的又一項重大發明——“脫脂過濾器”研制成功,產品在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糾正腦梗等臨床癥狀上,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雙威公司向血液中心買斷該項專利,產品投產當年,就創下了超過千萬元的企業利潤。到2008年6月,它攻占了原來專屬于日本和德國的過濾器市場,至今遠銷德國、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自此,鄒元國創造的經濟價值已累積超過億元。他先后被評為“南京市勞模”、“全國勞模”,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紐約科學院等多所國外著名院校紛紛給鄒元國來信來電,得知這位科學家竟是個無腎人,這些學院的師生們無不震驚萬分。紐約科學院更是再次發函,聘請鄒元國為外籍會員。
很多人問鄒元國:“你現在已經不缺錢也不缺名,還這么拼命干什么?”鄒元國笑著說:“工作是會上癮的,只要一離開它,我就覺得心里空空蕩蕩。看來,它將和疾病一樣,成為我的終身情人。”
2009年1月,南京市舉辦2008“感動南京”人物暨第七屆“南京好市民”頒獎活動,鄒元國高票當選。在如雷的掌聲中,鄒元國走上領獎臺,堅毅的身影,像極了一只歷經劫難終于輝煌重生的鷹。
(羅志松薦自《知音》2009年第11期 原標題為《雄鷹涅槃:無腎人科學家在南京》 本刊有刪節圖:無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