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卡爾,位于羅馬尼亞南部的一個城鎮。在那里的平原上,生存著一種貓,叫卡拉卡爾獰貓。
卡拉卡爾獰貓特別喜歡吃一種黑色的小鳥,那種鳥主要靠吃麝身上的虱子為生。卡拉卡爾獰貓捕鳥的方法是,不緊不慢地跟在麝的身后,既不能驚嚇了麝,趕跑了鳥兒,又要讓自己跟麝的距離不能太遠,能夠一下將鳥兒捕獲。這種方法是卡拉卡爾獰貓家族一代代傳下來的,既古老又費神。
后來,卡拉卡爾獰貓想出了一個新的捕獵方法,那就是將自己裝扮成麝。
卡拉卡爾獰貓的體型跟麝差不多,于是它們便常常模仿麝的樣子假裝吃草,還將麝的糞便涂在自己身上,等黑色的小鳥尋著麝糞的氣味來吃它身上的虱子時,它便突然跳起來將鳥兒捕住吃掉。模仿麝來捕獵,既簡單又省力,卡拉卡爾獰貓就用這種方式捕得了大量食物。
但是,那里的平原上還生活著一些喜歡捕麝的居民。這是因為雄麝的身上有香囊,人們稱之為麝香,是一種名貴的藥材。可是,那些居民總是將卡拉卡爾獰貓給捕了回來,因為卡拉卡爾獰貓模仿麝模仿得太像了,以致于連這里的居民也誤以為卡拉卡爾獰貓就是麝。很多卡拉卡爾獰貓就這樣替麝葬送了性命。
有學者將這種現象稱為卡拉卡爾獰貓現象。盡管學習和模仿他人,能在短時間內得到一些實惠,但一不留神就會掉進模仿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做好自己并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是最重要的。
(摘自《莫愁·天下男人》2008年10期原標題為《卡拉卡爾獰貓裝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