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是中央管理干部的慣用方式,但這次的一個巨大不同,是“跨級直訓”,多個縣級要害崗位的官員直接進京受訓。短短數月之內,培訓大潮涉及百萬官員。
直訓不僅令中南海的意圖更準確有效地傳達,亦為最高層提供了一次對基層形勢的全面摸底。
嚴訓“執政骨干”
對很多縣委書記來說,已不是第一次走進五大國家級干校——北京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以及京外的浦東干部學院、井岡山干部學院和延安干部學院。
最近這次培訓的課程都跟農村有關。而一門叫“維持社會穩定及突發事件處理”的課,則令許多學員感到意外。去年頻發突發群體性事件,如何提高縣委書記們處理群體性事件的能力,被認為是“應時”、“應需”之舉。
縣委書記此次專題培訓每期7天,主題鮮明,突出效率和實效,而常規的縣委書記班可長達幾個月之久,且內容面面俱到。
更重要的還在于最高層與基層的直接互動,各班各組均有討論或交流會,他們的發言均被原汁原味地詳細整理,當天上報中組部,直至中央領導人案頭。
一些話題非常尖銳,比如有縣委書記質疑“陽光津貼”政策并建議中央終止這種做法,因為“這個津貼是哪個地方有錢哪個地方發”,實際上加大了不同地區公務員的收入差距。
有的議題甚至涉及中央與地方利益關系。比如有縣委書記提出,雖然他贊同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但中央應降低地方財政上繳的比例。“地方的權力越來越小,要干的事越來越多,財力又不足,怎么干?”他對整天“跑部”感到厭倦,卻又無可奈何。學員強烈希望對縣域經濟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并建議中央加大省管縣的決心和力度。
基層紀委逆勢擴編
與縣委書記培訓班相似,縣紀委書記的培訓中,也把農村基層放在首位。這是中紀委恢復31年來,首次大規模培訓縣紀委書記。
在紀委書記班開班的半個月前,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在一封信中提到,“反腐倡廉建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而“新情況新問題”包括:腐敗主體的級別向基層滲透,主要集中在科級干部這一層面上,他們的腐敗往往直接危害基層民眾利益,影響惡劣程度不亞于高級官員。
培訓班最被廣為討論的,是不久前中紀委、中組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地方縣級紀檢監察機關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縣級紀檢監察機關辦公辦案裝備配置標準和實施辦法的通知》。除了經費與配備保障外,縣級紀委擴編,特別是紀委書記在縣常委中排位前移,被認為是提高基層紀委監督職能的實在舉措。
在縣紀委書記培訓的各種座談和討論中,尖銳問題頗多,都被如實記錄在簡報中。比如,縣紀委書記與縣委書記最重要的關聯在于,兩者之間在制度上的制衡關系,紀委在黨委領導下,同時要監督同級和下級干部,因而有人提出:縣紀委書記如何能監督縣委書記?有的縣紀委書記則抱怨,不查不行,查了又得罪人,黨內的各種投票測評,紀委書記經常吃虧。
在經濟危機和壓縮機關經費的情況下,縣級紀委大幅擴編,反映了中央對基層反腐的重視。
政法總動員
政法系統內的公、檢、法、司,則是全面培訓。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全國3080名縣級公安局長已經輪訓完畢;一年左右時間,全國中級和基層法院院長將被輪訓一遍;兩年內,3500余名基層檢察長將完成培訓。司法部則提出在今年內,累計65天,對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干部共2080人進行集訓。
公安部門集訓率先在2月中旬啟動,這在公安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別開生面的安排是,群體性事件如何處理由地方有經驗的官員主講,貴州省公安廳長談“甕安事件”,遼寧省公安廳長談“蟻力神事件”,安徽省公安廳長談“合肥家樂福事件”。
與公安局長培訓班同月啟動的檢察長班,則顯得學術味道更濃厚,甚至還涉及最前沿的司法改革內容。
對于檢察機關而言,除了人們印象中的反貪外,其在中國的司法架構中,扮演“法律監督機關”的角色。今年在云南某看守所在押青年身亡的“躲貓貓”事件發生不久,最高檢即派人到當地領導和督辦,檢察機關的主動介入受到學界和輿論認可。
但一位學員坦陳,在基層檢察院,法律監督尤其是對公安機關的監督力度遠遠未能達到應有的標準。他指出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在縣里,公安局長一般是縣委常委,坐在主席臺上,檢察長坐下面,你怎么去監督這個系統?”
來自云南的一位縣檢察長,則認為監督法院是最難的:對刑事審判的監督,檢察院可以提出抗訴,但上級法院雖只是下級法院的指導而非領導機關,卻往往為維護本系統權威而不改判,一年下來,改判的案件只有三四件。而民事案件的監督方面,檢察官調卷難,經常連判決書都拿不到。
今年下半年,法院系統的培訓也將展開,主題為“人民法院為人民”。
一把手培訓僅是整個培訓規劃的一部分。公檢法司均強調了實務能力尤其是法律專業的培訓,也在此輪大培訓中增加項目或者擴充培訓規模。
6月2日,全國監獄長培訓班開班,受訓的對象還包括勞教所長,他們的工作也因涉及牢頭獄霸等人權保護問題而備受關注。而在公安系統,在公安部培訓各縣公安局長不久,一些省級公安廳則往下培訓更基層的干部。
基層固本
去冬今春以來,各地利用農閑時節,集中培訓村支書。大部分省區市的集中培訓活動已經完成,全國有60多萬村支書接受一次集中培訓。
四川省委組織部培訓的“示范班”共2000多人,各市州負責1000人的“提高班”,而總共近5萬人的培訓任務主要責任在區縣。
在陜西西安市未央區,500多名“村官”被帶入西安陸軍學院,身著軍裝列隊入場,“儼然一支威武之師”。
在近幾年的農村問題中,很多與土地征用相關,甚至引發前幾年的“信訪洪峰”。國土資源部培訓辦6月在北京和廈門,各辦一期鄉(鎮)國土資源所所長培訓實驗班。全國國土資源所所長培訓,這也是第一次。
農村穩定,根在干部。5月30日,新華社發布《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通知》。半個月前,民政部和中組部還專門在武漢舉辦村委會選舉工作示范講習班,為“兩辦通知”熱身,來自全國24個省、直轄市的550名民政干部參與。民政部官員說,就基層選舉搞全國培訓,據其所知是第一次。
中組部今年還印發文件,明確村支書職責,并力求形成“崗位有明確目標、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的機制。村支書可獲不低于當地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平的基本報酬,有養老保險,離任有生活補助,還將可能被選拔到鄉鎮中。位列執政黨系統最末端的支部書記,獲得政治上的肯定,亦被賦予更重的任務。
而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則全部直接由省里培訓。
自我審視
如此大規模的跨級直訓實屬罕見。各個培訓分屬不同系統,但細察其實情,背后有著相關聯的邏輯。
對這一輪大規模培訓而言,一個“會議”、一個“文件”尤為重要。
“會議”是去年7月的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作為分管領導,習近平對“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培訓活動由此浮出水面。
“文件”是中組部去年8月下發的《關于2008~2012年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中用“全覆蓋”一詞來界定培訓。
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說,這一切歸結于現實的挑戰,也與“建設學習型政黨”的目標有關。中組部首次公布民調,進行史無前例的“萬名組織部長下基層”……對于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而言,自我審視與創新至關重要。
(邱寶珊、金衛東薦自2009年6月4日《南方周末》 原標題為《要害崗位跨級直訓 中國百萬官員“再鍛造”》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