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場
1949年9月29日,星期四,入秋的北京,天氣薄陰清涼。
接近下午3時,難得安靜了一天的中南海懷仁堂,漸漸人聲喧鬧了起來。28日休會一天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第七次會議即將召開。
剛剛參加完兩點半政協常委會議的沈鈞儒,來到座位上調整了一下姿勢坐好。月初,年屆74歲高齡的沈老不小心在北京飯店的臺階上跌了一跤,摔傷了腰部。原本疼痛難忍,不想為了籌備新政協會議,一忙起來竟也快好了。
代表陸續進入會場,和瘦小而長須飄飄的沈老相映成趣的是身材高大、白髯垂胸的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他是新政協到會代表中年齡最長的一位,是新政協里四代人中唯一見過光緒、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和毛澤東“中國五位第一號人物”的傳奇人物。
在這幾天的大會上,沈鈞儒、張元濟、張瀾、李濟深這些“老神仙”一般的人物,聽到動情之處,竟然老淚縱橫,引得無數后生晚輩動容,益發感到新政協來之不易。
在會場上,與元老耆宿的感慨歷史不一樣,年輕的新華社軍事記者劉白羽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代表,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坐定,就開始四下打量。他恨不得把會場的每一寸都刻進腦子里,刻進心窩里。
會場上很多代表都吸引著像劉白羽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是名動天下的傳奇人物、歷史星宿,與他們在同一個屋檐下開會,時時讓年輕人猛然驚醒“自己也要進入歷史了”。宋慶齡儀態端莊,名震疆場的朱德不怒自威,清正賢達的黃炎培竟然圓圓胖胖可親得像個佛爺,還有唯一一對母子代表何香凝和廖承志……
主席臺上方的掛鐘指向15時整。
劉白羽的目光向臺下移,不知第幾次看向第1排第1號座位,那里是他無比崇敬的毛澤東主席的位子。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毛澤東已經坐在那里,凝神望向主席臺。
這時,大會執行主席彭真、張東蓀、陳銘樞、章乃器和周恩來5人走上主席臺,宣布會議開始。大會第一項議程,在討論通過《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簡稱,下同)前,由周恩來代表主席團常委會對《綱領》草案作說明。
宣 講
面容俊朗、一身灰色中山裝的周恩來站到前臺,鄭重地環視了一下半圓形的代表席,拿起手中的文稿,開始逐條宣講。
坐在臺下的毛澤東認真地聽著自己逐字逐句推敲修改過的法條。為了這篇開國鴻文,他和周恩來一起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
對于《共同綱領》的通過,沈鈞儒與毛澤東一樣,并無懸念。這是本次大會的最大精神和智慧的結晶,它將成為新生的共和國具有憲法意義的重要文獻。它的幾次重要討論和修訂,沈鈞儒都親自參與其中,對其中的每個字都再熟悉不過了。一時觸動,沈鈞儒扭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老伙計”黃炎培。
擔任新政協主席團常委的黃炎培,這些日子忙碌非常,不僅要組織民主建國會的小組會,還要擔任大會的主持,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又要參加主席團常委會,經常忙到夜里兩三點鐘才回到住處。
黃炎培三年前在延安的窯洞里,充滿憂患地談起“興亡周期率”,是毛澤東用“民主”二字給了他跳出歷史怪圈的信心。加上周恩來赤誠邀請,一向“予官不做”的黃炎培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國的籌建中來。他在會議期間曾對民建同仁說:“人民共和國才把‘民’當作‘人’,須自家堂堂地還我做個人!”黃炎培衷心期待著這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國家建立。
周恩來在一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對爭論較多的重點條文和各修訂結果作出詳細說明。
在籌建新政協、新中國的近一年時間里,周恩來的智慧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從秘密打通交通線運送民主人士北上,到組織新政協籌備會,從協調敲定全國662名政協代表名單,到負責起草《共同綱領》草案,及至大會召開后,就重要問題組織了多次討論和意見征詢。中間的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周恩來硬是給弄了個條直縷順。
這份綱領最初稿定名《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然而在愈來愈深入的籌備工作中,周恩來強烈地感到政治協商這樣的新型民主政治形式有必要長期存在下去,于是在大會召開前的第四次籌備常委會上提出,將新政協會議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且指出,在人民民主國家中需要統一戰線,即使在社會主義時期,仍然有與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要合作就要有各黨派統一合作的組織,這組織就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提議在9月17日政協籌備第二次全會上正式通過,也由此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最終定名。
在政協大會開幕前,《共同綱領》由中共起草初稿后,除各單位自己討論不計外,經過了七次反復討論和修改,由先后到達北平的政協代表分組討論兩次,負責起草的政協籌委會第三小組本身討論了三次,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兩次,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然后將草案提交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作了基本通過才提交政協全體會議討論。
早在9月9日分組討論會時,代表竺可楨就已經認為“其妥善,故不發一言”。而張元濟曾在9月14日提出,“第十七條‘禁止肉刑’云云,自漢文帝廢止后,似唐宋以來均已無之”,應當去掉,9月16日,他又提出《共同綱領》第3條到6條,“擬請補入‘航業’”。在周恩來的宣讀中,這兩條均已采納。他提的另外一條關于“愛科學”的增補意見,并未進入修正案,周恩來為此專門派人向他解釋不錄之理由。
張元濟邊聽邊微微頷首,中共領導人對自己意見的尊重,殊為可感,與當年戊戌變法時,跪著與光緒帝議事的情景,確乎天差地別。
聽著周恩來用獨特的方言鏗鏘有力地讀出《共同綱領》的文字,臺下的中共代表吳玉章有些激動。這位歷經半個世紀革命風雨的老人,親身走過每一個歷史階段。東渡日本圖救國之策、參加同盟會、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日未死同志”、在四川脫離清廷搞軍政獨立、襄助孫中山建政卻遭袁世凱復辟,歷經憧憬、奮爭與幻滅。現在,這份綱領讓吳玉章在邁過人生70歲的門檻時,第一次感到真正觸摸到了求索畢生的理想中國。
掌 聲
下午4時許,周恩來報告結束,走回座位。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這些日子來,他總是愛用一句話鼓勵身邊工作的年輕人:“你要知道,你是在為中國人民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而工作。”或許,這也是他對自己的告誡,因此才能日以繼夜不知疲倦地工作。
章乃器走到前臺主持大會討論,他問道:“代表們還有什么意見?”
會場一片靜默。須臾,全場爆發出如雷掌聲。
待掌聲平息,章乃器再問。
仍然無一人發言,一種默契在會場上流轉,再一次爆發出雷鳴掌聲。
章乃器雖然受到代表們的感染,仍抑制住激動,第三次重復詢問。
這一次滿場掌聲直接給了他答復。
章乃器直接進入會程的下一項:通過《共同綱領》。他大聲說道:“贊成的請舉手。”
幾乎是同一時間,會場手臂林立,到會的633個代表沒有一人投反對票與棄權票。
大會執行主席章乃器莊嚴宣布:“《共同綱領》全體一致通過。”
手臂的海洋頓時化作持久的海潮一樣的掌聲。
這一刻,凝聚了幾代人建國理想和鮮血的偉大文書《共同綱領》,正式成為開國者對全體國人的鄭重承諾。
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在即將簽署《共同綱領》的時候,剛剛完成自己使命的一位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代表賴少其,在沸騰的會場上抬頭望了一眼會場的時鐘,他把這個與全體中國人命運相關的時間牢牢記下:1949年9月29日,16時15分。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09年第32期 原標題為《歷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