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是由一個個辦公室組成的,辦公室就是一個個小職場。通過辦公室生態,我們可以管窺全豹,觀察、思考整個政界職場的生態。
在公考考試輔導書之后,誰將成為這個“國考季”里下一本暢銷書?
《決策》雜志從采訪中得到的答案讓人吃驚:《我與上一代人的戰斗》(以下簡稱《我》)。“此類公務員職場書籍,被眾多考生認為是應對政府辦公室政治的必備書、職場的進門磚。”對于這一答案,相關專家如此解釋。
《我》被譽為公務員的“職業圣經”,自出版以來就暢銷不衰;它也是一幅辦公室生態的畫卷,其中綿密悠長、花樣百出且不露聲色的明爭暗斗,被作者以冷峻的筆觸描摹得淋漓盡致。
從年初的《潛伏》到年末再度火爆的《我》,對辦公室政治的熱衷、推崇貫穿全年,其中顯然不乏大批公務員的簇擁。那么,辦公室生態究竟如何?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辦公室的生態?在現代職場理念下,又應該如何塑造健康、積極、向上的組織文化氛圍與辦公室生態?
圍繞上述問題,2009年11月,《決策》展開了一項調查。調查形式包括問卷調查與面對面的訪談,問卷調查有效
樣本193份,覆蓋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北京等省份,調查對象主要為黨政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最小的職場”
“別總覺得大世界小世界有多大區別,一個人一輩子混得好不好,不在于他在哪里,而在于他處理同周圍幾個人的關系,處理好了,就全解決了。”這是《我》中綜合處副科長湯麗娟的“名言”。
在網友“陽光天堂”手錄版的《我》中,這句“名言”被加黑加粗,放在整本書最前面。“陽光天堂”想要提醒讀者的顯然是,如果湯麗娟所在的辦公室是個小世界,那么整個職場就是大世界。小世界、大世界,機關辦公室、商界職場,除了大與小之外,并無多大區別。可以說,每個辦公室就是一個縮小版的職場,職場就是一個固化、放大版的辦公室。
辦公室生態真能成為管窺整個職場生態的一面鏡子嗎?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決策》特意設計了一個問題——辦公室生態能否反映一個地區職場的生態?——對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7.2%的受訪者選擇了“能反映”,46.4%的受訪者認為“部分能反映”。總體來看,超過8成的受訪者認同湯麗娟與“陽光天堂”的觀點,認為透過辦公室生態,足以觀察整個職場的生態。
那么,在辦公室生態中,我們能看到什么?
在小說里,湯麗娟為爭奪科長之職,合縱連橫,與辦公室各人員先后結盟、分化,力圖孤立競爭對手——辦公室里的另一位副科長李瑞。網友戲謔稱,“如果將這些爾虞我詐拍成電視劇,絕對不比曾在英國熱映的《辦公室》差。”現實中,機關辦公室內的勾心斗角真有如此嚴重嗎?
調查數據顯示,在回答“您如何看待當前的辦公室生態”時,僅有11.1%的受訪者認為,辦公室生態中“人員之間勾心斗角,不能團結做事”的問題表現突出。相較而言,22.2%的受訪者認為“職場潛規則大行其道,主要精力都用在揣摩領導上”是當前辦公室生態面臨的最大問題。此外,11.1%的受訪者認為辦公室中“人浮于事,自律性差,團隊目標不明確”,6.7%的受訪者認為是“暮氣沉沉,效率低下”。
總的來說,51.1%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辦公室生態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不過,其余48.9%的受訪者也認為“大部分辦公室生態挺好,只存在一些小問題,稍稍修正即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勢均力敵。
“如果進一步分析問卷調查的數據,會發現,占調查總人數三分之二的公務員受訪對象中,近80%的人對辦公室生態比較認可,而其他三分之一的受訪對象中,近80%對辦公室生態卻持否定態度。”相關專家向《決策》分析道:“內外評價的不一致,這也許是目前辦公室生態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
什么在影響生態
“這樓里都是人精,他有這個經驗這個本事嗎?”當《我》以一位新局長空降結束時,作者也不禁為自己描寫的辦公室生態擔心,為這位新局長擔心。在這個虛構的辦公室中,勾心斗角、揣摩領導以及讓他人收拾爛攤子幾乎成為他們全部的工作,生態被破壞至無以復加的地步。
應當慶幸這只是虛構的故事,但也應該反思,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響辦公室生態?是什么因素在危害辦公室生態?
在《我》中,作者最終將這一切歸結為體制,并寫道,“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無措和惶恐更是合乎情理,這舞臺仿佛蘊含無數交鋒,但又好像毫無沖突,什么都是對的,哪一個角度都有存在的理由,哪一場紛爭都有它的邏輯。每天在奔向厭倦的路上,我想,關于體制,‘我不開心’能不能成為一個理由?”
這一觀點得到了絕大多數受訪者的認同。調查數據顯示,25%的受訪者認為“管理體制”最能影響與改變辦公室的生態,位居所有影響因素第一位。
其他影響辦公室生態的因素還包括:23.1%的受訪者認為“領導者個人領導能力”至關重要,位居第二位;19.2%的受訪者認為“外部監督”能有效影響與改變辦公室生態,位居第三位;11.5%的受訪者認為“職場潛規則”對辦公室生態有重要影響,在所有因素中排在倒數第二。
在這些因素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辦公室政治。調查數據顯示,僅有13.5%的受訪者認為辦公室政治對辦公室生態有重要影響,在所有因素中排在倒數第三。但在回答“您認為哪些因素對辦公室生態危害最大”時,36.7%的受訪者卻選擇了辦公室政治,僅位居“領導無視規則按個人喜好行事”之后。顯然,辦公室政治對辦公室生態形成的影響不大,但危害卻巨大。
很不幸,“辦公室政治將更加慘烈”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選定為金融危機將帶來的13個“意外”之一。這也許能解釋《潛伏》為何會被解讀為“辦公室政治教科書”,并在年初掀起一場辦公室政治熱。
其實,即便沒有金融危機,要拒絕辦公室政治似乎也不可能。在回答“您認為辦公室政治能否杜絕”時,53.3%的受訪者認為“不能”,22.2%的受訪者認為“完全不能”,只有17.8%的受訪者認為能杜絕,其余則認為沒有必要杜絕。
被寄予厚望的角色
在辦公室政治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因素是領導者。
調查數據顯示:23.1%的受訪者認為“領導者個人的領導能力”最能影響與改變辦公室生態;
44.9%的受訪者認為“領導者無視規則,按個人喜好做事”對辦公室生態的危害最大;
68.2%的受訪者認為領導者對辦公室生態的形成與改良“非常重要”,11.4%的受訪者認為“重要”,兩者合計達到79.6%。
與此相對應的是,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央高層領導在參加一個代表團會議時,直言,“如果說黨風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那么,風氣關乎一個單位的興衰成敗”,“培養一個單位的好風氣,也是領導的政績。”
在辦公室生態建設中,領導者顯然被置于一個關鍵位置,成為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角色。
對此,桐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秘書長》作者洪放在接受《決策》采訪時認為,一位領導雖然不能力挽狂瀾,改變整個政府的風氣,但是至少能影響其治下的生態。“領導是單位的靈魂,其一言一行都會給機關打上烙印,給員工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一個和諧、向上、積極的機關背后一定有一位‘好’領導,而如果領導者在機關文化與作風建設中自損形象,也自然會產生消極作用。”
《我》中的鐘處長是后者的典型。他將“領導策略”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巧設矛盾一招。
鐘處長有意將綜合處正科長一職空缺,讓每一個下屬都覺得自己有希望,同時又意識到他能左右每一個人在“辦公室生活的情緒和處境”,“但他始終沒有發出明確的指令。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他舉著發令槍的動作,這讓你覺得他隨時可能扣動扳機。許多人圍著他轉,留意著他的槍響,遠遠望去,不同的訴求構成了一個大線團。”
在這個大線團中,綜合處各人員相互掣肘,相互猜疑,像螃蟹一樣“你夾著我、我勾著你”,整個生態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被破壞。
“綠色辦公室”
一個奇怪的現象卻是,在目前各地改善辦公室生態的措施中,其目標指向卻多是被領導者,而非領導者。
典型的例子是2007年河南省委組織部下發的機關辦公室十大禁令:不準打電子游戲、上網聊天、看電影;不準玩撲克、打麻將、炒股;不準隨意表態、亂發議論;不準隨意串崗、扎堆聊天;不準制造和傳播關于領導班子人事安排的謠言和小道消息……這些禁令所指顯然是普通公務員,而非領導。等到2009年,這些禁令被部分移植到南昌,并加上了暗訪、偷拍等新手段,但目標對象卻并沒有變。
也許正因如此,調查數據顯示,50%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措施對改良辦公室生態“效果不大”,19.1%的受訪者認為“完全沒有效果”,只有7.1%的受訪者選擇了“非常有效”,其余23.8%的受訪者認為“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在現代理念下,辦公室生態應當建成什么樣?怎么建?
從2004年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向官員推薦《致加西亞的信》以來,官員薦書,以書施政改變理念整飭官風,建立學習型組織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將辦公室建成學習型或人性化辦公室固然都有值得稱道之處,但較之現代政府理念要求的深度與廣度,我們更愿意用“綠色辦公室”來描述未來的辦公室生態。“‘綠色辦公室’的表述,或許是當下最為貼切的表述。”一位行政管理專家向《決策》表示:“這個概念相對其他概念而言,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與人文關懷在里面。”
“綠色辦公室”不是一個新概念,多年前就由國外企業從能源消耗與健康的角度提出。但在此處,“綠色辦公室”的內涵相較此前將更為廣闊,指向的是一種公平、健康、積極、向上的組織文化以及辦公室風氣與生態,也即是說,不僅是辦公的環境要綠色,而且氛圍、生態也要綠色。
對于“綠色辦公室”如何建設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21.2%的受訪者認為,首要的是應當“建設一個公平的競爭格局”,18.6%的受訪者認為應當從職場文化入手,樹立良好的職場文化,此外還有超過14%的受訪者認為“不同部門之間的輪崗”能有效建立“綠色辦公室”。
鏈接: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
您所在辦公室生態可能正在變糟
1、辦公室里的小圈子增多;
2、同事之間的交流少了,猜忌多了;
3、像葡萄藤般傳播的傳聞與小道消息增多;
4、當領導提出一項建議時,反對的意見少了,附和之聲多了;
5、揣摩領導的人多了,做事的人少了;
6、推諉扯皮的情況多了;
7、辦公室的朝氣正在褪去;
8、個人能力變得沒有人際關系重要了;
9、八小時外比八小時內更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