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華 小 小 朱 朱 甜 甜
2008北京奧運,中國敞開胸懷,讓全世界看到了華夏兒女的卓越風采。2008北京奧運,中國在金牌總數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時,也為沒有能讓武術進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而稍感遺憾。武術,這一神奇的中國功夫,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它又怎樣才能“打”進奧運會呢?
誰讓中國功夫走向世界
很多西方人認識中國文化,首先是從了解中國功夫開始的。那么,是誰讓中國功夫真正走向世界的呢?說到這個問題,我們的腦海中就會馬上閃現出這些名字:李小龍、成龍、李連杰……
因為李小龍,英文詞典里有了“功夫”(Kungfu)這個詞。李小龍,這個偉大的武術技擊家、世界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讓許多外國人迷上了中國功夫。
李小龍先后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圣者”。美國、日本、英國等許多國家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各種雜志和特刊,把他稱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可不是一介武夫。下面幾句是他的名言,仔細琢磨琢磨,再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交流,一定會對李小龍有更深刻的認識!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為武術最高境界!
◆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夠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可以存在于任何空間,沒有什么能夠超越它。
李連杰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武術界的奇跡,他共奪得大小冠軍50余次,多次代表國家出訪巡演。
20世紀70年代末,他開始通過拍攝電影來弘揚中華武術,向全世界展示了東方武術的文化魅力。李連杰說過,“武”是一個“止”字加一個“戈”字拼成的,既然是止戈,那練武的真正目的是修心,通過練武,實現自我超越。
李連杰還建立了“壹基金”——每個人每個月出一塊錢,滴水變成大海,匯成愛的海洋。
“我不想去保護一個人,我想保護億萬中國人。”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對年僅11歲的李連杰開玩笑說:“小朋友,你的功夫讓人印象深刻,長大了給我當保鏢好嗎?”李連杰不假思索地說:“我不想去保護一個人,我想保護億萬中國人。”在場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連忙圓場說:“我的天,小小年紀,說話已有外交家的架勢了。”這件事還上了當年《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呢!
不管在武術界還是在演藝界,李連杰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能取得這樣大的成就,僅僅是因為功夫好嗎?
同學們,你認為這兩個人物能夠讓中國功夫走向世界的原因有哪些?在你的心目中,武術,作為中國功夫,它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中國功夫的獨特魅力
中國功夫被世界人民所喜愛,它究竟有哪些獨特的魅力呢?讓我們一起品味。
名稱、造型之美
“金蟾望月”使人聯想到水天一色、皓月當空之際,荷葉在微風中搖曳的美景;“鶴舞松陰”又不免使人想到夏季涼爽的微風中,美麗的仙鶴在松陰下翩翩起舞的超脫意境。“雄鷹展翅”“金雞獨立”“丹鳳朝陽”“青龍探爪”……這些招式的名稱與造型無不顯示著寓動于靜的超然之美。
十八般兵器之美
劍之美,在于融文武于一體、合雅俗于一身,皇帝授給大臣先斬后奏的尚方寶劍,更使劍帶上了尊貴的光環。刀之美,在于威猛無敵的氣勢,關公的青龍偃月刀于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使人們視其為勇武精神的象征。槍之美,在于變幻莫測的靈氣,精忠報國的岳家槍、千變萬化的楊家槍,都賦予槍以美的內涵……
韻律之美
武術的套路演練講究動靜結合、快慢協調:時而如山岳巍峨雄偉,時而若江河滔滔不絕,時而如燕子從水面輕輕掠過,時而如猛虎落地千鈞……這些風格不同的韻律,給人以無盡的審美享受,恰似聆聽優美的音樂、觀賞悅目的畫卷。
武術的魅力絕不止這三項。香港文化名人金庸先生創作了很多經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在閑暇時找一本來讀讀,你一定還能發現中國功夫的更多魅力!
中國功夫的奧運夢想
武術,如此有魅力的中國功夫,源于中國,更應屬于世界。于是,許多仁人志士開始了讓中國功夫進入奧運會的尋夢之旅。
●首次亮相
早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武術就和奧運會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當年派出148人的團隊征戰奧運會,參加7個項目,結果全軍覆沒,唯有一個表演項目轟動奧運,那就是武術。他們一共表演了12套武術:十二路譚腿、滿江紅國術舞蹈、宋太祖三十二式長拳、四路查拳、龍拳,還有武松血濺刀(古名雁尾單刀)、昆吾劍、青龍偃月刀、五虎斷門槍、三義刀和對練項目等。張文廣的查拳、溫敬銘的綿拳、寇運興的64公斤大刀、金石生的九節鞭、劉玉華的雙刀等等,都讓奧運會觀眾看得如癡如醉。
●障礙重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武術已在世界范圍內頗有影響。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東京奧運會上,日本的柔道列入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漢城奧運會時,韓國的跆拳道也列入了正式比賽項目;可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的武術卻只以“奧運會特設項目”的身份出現。為什么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武術進不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其中的障礙又來自何處呢?我們一起聽聽來自《七彩語文》小記者丁丁發來的最新消息——
“表演”與“競技”
許多人認為武術只是一種表演藝術,而不是體育比賽。體育遵循的是“一方勝利就是另一方的失敗”的原則,而對武術的評價很難按此規則進行。在歷屆奧運會上,表演打分項目因主觀性比較強,已經出了不少麻煩,令奧運會官員頭疼不已。
“模糊”與“量化”
韓國的跆拳道有黑帶、藍帶、白帶之分,日本的柔道也有段位高低之分,而武術比賽卻比較模糊,武術的套路規則、打分標準、參賽等級等還顯得不夠規范。要讓武術“打”進奧運會,就必須適應奧運會的比賽規則,比如增設“指定動作”和“創新難度”,把難度動作量化為難度系數。
“增項”與“瘦身”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中國武術似乎真的迎來了春天。然而偏偏在這個時候,面對28個大項300個小項比賽的奧運大家族,國際奧委會毅然推出了“奧運瘦身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武術想要加入奧運會,可就難上加難了。
●夢想在望
即便如此,我們仍將為“讓中國功夫‘打進奧運會”而不懈努力。作為國際武術聯合會武術形象大使的李連杰說:“只要我們永不放棄,通過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將來,武術總有一天能夠成為奧運的一員。”
同學們,對“中國武術能否作為體育競技運動踏上奧運舞臺”這一話題,你一定也有很多話要說。可以建議你們的老師在班級組織一次小型的專題對話或者是辯論賽,那一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