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偉
[摘要]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國際資本流動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趨勢。為適應國際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在經濟信息化、新經濟時代到來、規模經濟效應凸顯、邊際收益遞增的條件下,正在改變著國際競爭格局,跨國并購風起云涌,幾十億美元、上百億美元的跨國并購案此起彼伏。跨國公司富可敵國,掌握著國際領先技術和營銷理念的潮流,在國際競爭中遙遙領先,控制著世界經濟脈搏,小企業很難望其項背,只能在不同的領域與其合作與競爭。本文闡述了在新經濟環境下國際資本流動趨勢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狀況,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經濟 國際資本 資本市場 發展趨勢
一、國際資本流動的概念及國際資本流動的特征
國際資本流動,簡言之,是指資本在國際間轉移,或者說,資本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作單向、雙向或多向流動,具體包括:貸款、援助、輸出、輸入、投資、債務的增加、債權的取得,利息收支、買方信貸、賣方信貸、外匯買賣、證券發行與流通等等。8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出現了巨大變化,呈現出了一系列典型的特征:1.國際直接投資高速增長。 2.國際資本市場迅速膨脹。 3.國際外匯市場交易量擴大。 4.跨國公司成為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角。
當代國際資本流動,尤其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角是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擁有巨額的資本、龐大的生產規模、先進的科學技術、全球的經營戰略、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銷售網絡,其觸角遍及全球各個市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對“無國界經濟”的發展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新經濟形勢下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和原因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速度進一步加快,通過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和提高國際市場效率兩個方面,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在過去20年中,全球GDP年均增長速度為3.8%,國際貿易年均增長速度為7%,國際資本流動年均增長速度為14%。
投資發展周期理論認為,一國的對外投資能力主要取決于其經濟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400美元以下,沒有或只有極少量的資本流入,對外投資凈額為零或負數。第二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400-1500美元之間,外資流入增加了,但本國對外投資極少。第三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500-4750美元之間,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同時出現了,不過,由于此時資本流入大于流出,對外凈投資額仍然為負數。第四階段,人均國民生產總值4750美元以上,資本流出大于資本流入,對外投資凈額擴大。半個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動情況大致符合這一趨勢,我國的資本流動情況也基本符合這一邏輯。
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既是積累的結果,也是積累的過程。由于技術創新是一國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技術積累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發達國家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表現為“研發能力”,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表現為“學習能力”,因此,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可能會遵循“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路徑進行。我國對外投資的發展也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面臨新機遇
美國經濟體的發展速度放慢,國際資本逐漸從美國經濟體分流到非美經濟體,對非美經濟體特別是對亞歐經濟是一個機遇,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也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入世”后的中國經濟充滿活力,投資和貿易環境快速改善,投資回報率明顯高于一些發達國家,甚至高于美國,這會促使越來越多的投資商到這個地方來投資、做貿易。
如何利用美國經濟體和非美經濟體的機遇,加快發展資本、貨幣市場,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金融政策要考慮的問題。一方面,在千方百計擴大對美的出口同時,應以主動性、進攻性開放精神,加快對非美經濟體的開放步伐,通過落實多元化開放戰略,逐漸減少對美國經濟體的出口依賴,尤其要考慮擴大對歐、俄和其它非美經濟體的開放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適當調整擴大內需政策的結構,在充分運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通過財政、金融手段大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支持農業的改造和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的投資和消費需求。特別是在扶持弱勢群體的同時,提高城鄉居民中中低收入者的購買力,擴大中低收入群的最終消費需求。
在投資需求方面,今年應進一步改善民間投資和直接金融投資的環境,其中重要的是,通過迅速建立一個立足于發展的資本市場管理框架,改善資本市場發展環境,促進全社會投資增長。近期的資本市場管理政策導向,可考慮以下幾點:一是總的宏觀經濟政策逐漸注意資本市場的動態,既要講規范,又要講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發展。二是貨幣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發展,除了減息引導儲蓄分流到股市外,還有通過允許機構投資者的正常融資進入股市,為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形成直接金融的基礎。三是財政政策對股市的支持,包括降低印花稅,對一些直接沖擊資本市場的措施應當慎重行動,以免市場過大波動造成經濟和社會不穩定。
搞活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之間建立互動機制,不僅是一項短期金融政策,而且是一項戰略性宏觀政策,因為今后中國經濟的發展應當逐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就需要通過發展資本市場來吸引外資,特別是吸引外國并購資本和投機資本,通過吸引這些國際資本來增加國內實體經濟的資本供給,為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打下一個良好的金融基礎。
綜上所述,國際資本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愈益增大,這主要是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從長期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資本流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進一步提高。但在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出現了持續10年的高速增長后,國際資本流動正在進入一定程度的調整,投資商放出資本進行投資更為謹慎。在世界經濟的調整過程中,國際資本流動的總量增長可能會進入一個波動幅度不大的調整。但是,從國際資本流動的結構變化看,未來幾年國際資本有可能增加對發展中經濟和發展中地區流動,特別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較大開放政策措施的國家和地區流動。因此從總體上看,今后國際資本流動對發展中經濟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