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東
[關鍵詞]厭學 語言 習慣 方法
一、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
教師的語言美:每個教師的語言風格各異:有的委婉動聽,如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田;有的鏗鏘有力,如洪鐘般震撼學生的心靈;有的則幽默詼諧,閃爍著的靈光。但不論怎樣,只要能使學生聽的真切自然,都能使學生獲得智慧的火花,都能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師的語言要富于節奏:一堂好的語文課,如同一支優美的樂曲,那美妙的旋律使學生久久難以忘懷。學生與其說是在上課,不如說是在欣賞音樂。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教材的特征,合理安排教學節奏:既可以似緊鑼密鼓,也可以如清泉滴漏;既可以具有《十面埋伏》那樣的起伏沖蕩,也可以蘊含《春江花月夜》的舒緩清遠。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健全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
藝術施教: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特別是語文教學,這種藝術特征尤為突出。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力使教學形式到內容都做到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教師只有教的生動,學生才能學得主動。
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
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經常有學生反映,上課內容聽不懂,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好預習。預習,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預習的過程中出現的生僻字,詞,一定要利用工具書解決;遇到難懂的問題,隨時記錄,以便老師講課時有針對性的聽取問題。
培養學生讀,背的良好習慣:閱讀是獲得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故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多讀書對學生的極大益處。
四、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閱讀教學是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約占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但閱讀教學效率“少慢差費”是不爭的事實。要改變這種局面,我覺得有必要教會學生“悟”透閱讀規律和技巧。葉圣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的使用,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老這些話的意思有三點:(1)教材是例子,教過的課文,學生就要能讀懂讀通讀透,達到舉一反三的程度;(2)文章是教不完的,教一篇就要讓學生懂得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3)閱讀技能的熟練得靠學生用心去“悟”,悟透后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