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生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活”起來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中學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任務、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想品德課“活”起來,讓學生感興趣。
一、運用名詩名句,讓思想品德課道理通俗化
古詩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容,名詩常常寓意深刻,給人啟迪,令人深思,把這些詩句運用于思想品德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學習“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知識點時,我選用了學生熟悉的古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并設問表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再請學生回答,最后總結出結論。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引用名句名言,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而且提高了教學實效。
二、構建活動課,讓政治理論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課上構建活動課,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內容時,我采用了讓學生“現身說法”的形式。課前先讓學生調查其祖輩、父輩的生活經歷,請他們談談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興致勃勃,各抒己見,從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談了改革開放的變化,此時得出結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說服力。思想品德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我在講解“談社會理想,樹堅定信念”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思想品德課自然受歡迎了。
三、讓音樂走進課堂,讓思想品德課活潑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遠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為了強化政治理論教學,在上課時適當引入音樂,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心聲召喚學生、教育學生,引發其對科學理論的共鳴,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例如在講“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些知識點時,讓學生熟悉并吟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走進新時代》等歌曲,并及時補充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光輝業績,同學們聽得嚴肅認真,群情激昂,其豪邁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聲中,黨的形象高大起來,神圣起來。
總之,通過我的實踐證明:大膽改革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