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娟
[摘要]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對職業學校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能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實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推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向前發展,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面向應用
1 要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設計教學結構
對于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首先應從教學大綱開始。在對計算機的應用現狀、發展趨勢、非計算機專業的技能需求作大量的調查研究后,認真學習高職的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要求,編寫出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靈活性的適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大綱。大綱要明確提出知識模塊、操作技能模塊及實現目標的要求,它既能滿足計算機基本知識的傳授,又要強調學習計算機知識過程中實踐的重要性,更能反應當時計算機技術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最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每年都要對大綱進行修訂,以便使教學內容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教學內容現代化。
其次是設計教學結構,在這方面主要做好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教學,教會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初次接觸某一應用軟件,只要掌握怎么使用“幫助”對軟件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夠了,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學得很深。在以后的進一步的教學中,如果有運用要求,學生就感興趣,自己便會主動深入下去,這就是“學以致用”了。
在改變office系列軟件時設計一些操作實踐題,這些題由淺入深,實用性、技巧性比較強,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講課實施時可分三步進行。
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這些題都包含一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是學生每次課應該完成的。在開始的兩次課內,在多媒體教室,用菜單操作,利用投影演示。對于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在實踐課時內加以指導,鼓勵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方法。
注重上機操作。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成果很大部分體現在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上。學生會做,并不等于熟練,為了提高熟練程度,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每一道習題,同時,教師可向學生適當介紹一些操作技巧。
啟迪創造學生思維。通過必要的基本學習,讓學生自行設計一篇文檔,可以選取報刊、雜志的經典排版樣式,也可自由發揮,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也可請教教師,但必須以自己設計為主,作為平時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這樣就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形成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2 要選用合適的教材,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物質載體,是學院教育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基礎。教材選取既要保證基本的知識要點,又要適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選擇由高職院校編寫的適合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特點的教材。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理論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品嘗艱辛和樂趣,從而培養了他們的獨立操作能力。計算機基礎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上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許多學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問題,通過上機操作可迎刃而解。當然,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師要有新觀點。在組織學生上機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設計一些大型的作業,有目的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針對一些有問不敢提的學生,鼓勵他們不懂就要問,要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想象力,結合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講解課堂上的知識,讓學生在不斷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再去掌握新的知識,而且還要積極努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比如說課后正確引導學生,告訴他們為什么要學,學什么,如何去學,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解決學生學習方面的難題,讓學生學習能有的放矢。這樣學生學習的欲望就會更加強烈,學生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提高。
3 提高課堂效率,改革考試考核方法
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真諦,授課時應盡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室的應用,教師將文字講述部分制成課件,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以生動、可視的教學內容,可以很清楚地講解操作過程,避免了用嘴說不明白的弱點,并增大課堂信息量,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大幅度提高。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還可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通過廣播功能,邊講解、邊操作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學生有問題只要“電子舉手”示意老師,那么教師就可將該學生的屏幕切換到教師機上,通過屏幕進行解答。教師和學生之間達到了雙向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可以實踐操作,當堂理解課堂上的疑點、難點,增強了教學效果。
在計算機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應切實抓好上機操作。每次上機操作時教師除加強輔導外,還要作出明確安排,如上機操作的目的、任務、內容、流程與要求等,最后由教師進行檢查,對學生的操作記成績。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試考核可分為三部分:筆試、操作技能測試和平時成績。筆試主要考核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技能測試主要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平時成績主要考核學生課堂表現、到課情況、平時成績等。實行百分制,技能測試占50%,筆試占30%,平時成績占20%。其中筆試和技能測試堅持無紙化考試,全部在計算機上完成。最好開發網上考試系統,在題庫中隨機抽題組卷,每位考生拿到不同試題,考試時間到后系統自動收卷,自動評分。這樣就充分體現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核的特點—著重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及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才是真正的檢驗和評價。
總之,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很多東西值得進一步在實踐中去探索,在研究中去創新,在創新中去發展,走出一條適合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新路子,是推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向前發展,培養優秀人才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吳紅英.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改初探[J].科技資訊,2006,3.
[2]呂柏玲.職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