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兵
摘要:會計文化又源于會計,是會計的衍生物, 是一門橫跨多門學科的學科。隨著我國會計制度的全面改革,國內會計與國際會計的全面接軌,它必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研究,并為人們對會計管理的探索提供一條新途徑。
關鍵詞:會計信息 會計文化 會計準則
會計文化的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從廣義上說, 會計文化是作為人類社會智慧結晶的全部會計理論、會汁方法和會計成果;從狹義上說, 會計文化主要是指會計價值觀或會計哲學觀。把握會計文化內涵的關鍵是把握其層次結構, 按照由表及里, 由現象到本質的思路, 會計文化可以分成如下幾個層次。會計文化是會計和文化結合的產物,在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進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首先,我國會計文化物質層相對國外來說比較薄弱,財務核算電算化、財務管理電算化、財務決策電算化這三項工作,在會計工作中還未普遍,這就導致會計失真現象屢屢發生。
其次,我國會計規范是通過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由政府來制定并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介入到會計實踐的各個方面,會計人員完全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據進行會計事項的處理在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制訂與實施上, 強調全國高度統一,包括會計科目、會計報告的內容與形式等均高度統一,同時注重穩健性在信息披露上。制度層中所包含有會計準則,而會計信息是會計準則的“產物”,會計準則不僅直接決定會計信息的內容、數量和質量等方面的需求,而且是檢驗會計信息是否高質量的主要衡量標準與現行制度。
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文化
企業可能需要通過披露假的會計信息來謀取私利但這往往會傷害到國家和股民的利益。在這場由許多人參與的博弈中,會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次次被曝光的會計造假事件都告訴我們,僅僅從法律上對會計造假行為進行懲罰是不夠的應該營造一種和諧的會計文化,這才是和諧社會真正需要的。
隨著我國會計制度向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研究我國的會計文化, 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的。會計文化的法制化是會計進步的要求和標志。我國的會計環境是法制化的,但是部分法律尚有缺陷,要加強建設。在完善相關法律的同時,也不能完全摒棄會計文化中的人治。畢竟人性化的管理具有獨到的優勢, 我國強大的傳統文化和當今的社會文化氛圍下,杜絕會計文化中的人治也不現實。應在法制性的會計文化與人治性的會計文化的沖突中找到平衡。在強調法制的同時,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來共同構建會計文化。
會計文化的關鍵因素是會計人員,我國會計文化建設取決于會計人員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注重會計人員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其次,加強道德觀建設,推行誠信教育。最后,加強會計的人才交流,弓進國外優秀的會計人才及加強國內東西部會計人才的流動,促進受教育者的文化觀念更新,為接受會計改革奠定基礎。
我們在尊重國情的同時,也要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會計社會組織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公司、財務公司等,創造一定的空間,使得它們充分發揮在會計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幫助提高我國會計整體水平。我國的會計文化建設應當刪除那些消極的、不利于發展的因素,又要虛心學習國外優秀會計文化,做到始終保持其先進性。整體性原則。就是在進行各項建設的同時,制定綜合性會計文化建設計劃,不斷評估各要素對整體會計文化質量的影響,實現會計文化建設的整體優化。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文化, 實現會計文化的價值取向。會計文化將科學知識、人文知識凝結為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這種綜合素質又通過會計人員發揮著知識、科技和智慧的機能。我們要通過會計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執業能力和構建會計人員的良好職業道德,從而促進會計行業的良性發展。
二、建立會計行為文化
會計文化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實到行為之中。因此, 在會計文化建設中,要積極倡導優秀的行為文化, 并且身體力行。會計行為文化的倡導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會計部門要有全新的管理行為,在管理行為中處處體現出會計的文化特點,體現出會計的文化品位;二是會計人員要有全新的工作行為, 要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行為, 來具體實踐會計的文化,使社會公眾通過會計人員的行為,更好地認識會計的文化內涵。會計行為文化向社會展示著會計部門和會計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原則、誠實守信的品格,能夠樹立信譽,擴大影響,進而形成會計部門巨大的無形資產。
要明確企業會計人員的會計責任。新修訂的《會計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也明確規定了:“對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帳、隱匿或者故
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會計違法行為者,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并吊銷其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因此, 會計人員必須嚴格按規范要求辦事,自覺地進行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認真做好自檢、互檢工作,并對自己加工的會計信息負責到底。
三、建立會計制度文化
會計文化的建設一定要有制度保證,而在這種制度保證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創新,會計部門必須根據會計環境的變遷,不斷推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的管理制度。在這種制度文化的創新中,要考慮是否適應會計的執業,是否能對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效率發揮作用,用優秀的制度來保證會計文化建設的實施。
規范會計組織結構及運行機制,首先,從權利層面上,要明確“權利邊界”, 具體來說,要針對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權力主體, 劃分出明確合理的權力邊界,按照“分權與制衡”原則,對不同的權力主體確立相應的會計控制權,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組織結構和有效的運行機制。
例如,由股東會委派財務董事、財務監事或財務總監,使之獨立于經營者之外,從而有效開展財務管理活動; 再如,可以在董事會中建立財務委員會, 并將其作為投資中心的核心機構,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 此外,還可讓主要債權人成為獨立董事,讓它們列席董事會,從而更有效地監督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其次,從經營者層面上,應該在設計科學合理的會計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的基礎上,聘用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和會計核算流程, 從而形成高效的會計信息數據生產和加工分析系統,更好地幫助經營者有效控制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為其履行經營管理責任而發揮作用。
四、健全完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會計監督制度在確保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國資流失,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中發揮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是《會計法》的突出重點,也是市場經濟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新《會計法》職責明確、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法律基本要求,健全和完善會計監督制度。
五、加強企業外部環境建設
對于眾多上市公司而言,企業外部治理系統包括資本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等外部約束力量。資本市場上的決策者主要由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組成。由于他們不直接監督經營者,因此,需要公司向他們提供詳細、可靠的財務數據。而有效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的重要前提,是企業積極地披露信息,同時,市場又能及時地對企業披露的信息做出正確評價,從而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盡快完善和規范證券市場,積極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促使企業會計信息不斷得到提高。職業經理人的價值取決于市場評價,是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除了知識、經驗、誠信度以外,市場評價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經理任期內的經營績效,而經營績效又主要通過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狀況等財務信息反映出來。因此,需要把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者的選聘中,并通過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來實現職業經理人的優勝劣汰,使人才資源得到有序流動和配置。
參考文獻:
[1]朱波強.《論企業優秀會計文化及其建設》.《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3月;
[2]梁彥文.《關于會計文化先進性的探討》.《現代會計》.2007年3月;
[3]張靜.《淺析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天津市職工企業管理》.2005年2月;
[4]于國峰、曲寶.《會計信息失真的探討》.《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