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瑞
中圖分類號:G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D09)03—056—01
摘要:分析目前我國飯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現狀,提出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在此探討的基礎上,針對飯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闡發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見解。
關鍵詞:飯店管理;教學改革;飯店教育
飯店教育的蓬勃發展固然可喜可賀,但是,數量上的繁榮難以掩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中飯店教育質量不高是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在當前旅游市場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是解決諸多問題的關鍵。由于受當前現有種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弊端,難免要阻礙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正視現實,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
一、目前我國飯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現狀
1專業定位和教學計劃自相矛盾
大部分飯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是的應用型人才,實際上做得也不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抓得比較早,措施也比較得力,但教學計劃中的畢業實習卻安排在其他服務工作,和培養目標銜接不上等等。
2師資隊伍緊缺,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從總體上看。國內旅游學校的專業教師數量仍是不足,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受過系統的旅游教育,由于受師資條件的限制,學術梯隊不能落實。學術帶頭人和專業教師各守一塊。形不成合力。第三,存在因人設課的現象,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3課程設置欠合理,課程內容不甚科學,不能適應實際發展的需要
我們的課程設置則專業理論性較強,忽視了操作性,缺乏實際應用性;其次,主干課的確定和專業方向不匹配;第三,一些課程的內容也未能充分體現出飯店管理專業的特點,難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4教育思想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
飯店管理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但目前該專業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情況。
5教學方式以教師“灌輸”為主,教學手段陳舊
目前大多數飯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仍沿襲以前“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記,考試考筆記”的老模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會理論知識扎實、概念清晰,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動手能力更差。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其次,教學方式中未注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
為達到培養目標,必須改進現存的不合理的成分。基于前面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二、有關飯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進的建議
1指導思想
飯店管理專業主要是為飯店行業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專業首先。必須培養具有飯店基層業務操作能力的服務人才;其次。必須培養具有智能結構的管理人才;第三,必須注重培養具備全面素質要求的高水準管理人才。
2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
飯店管理專業教育的發展應面向市場,實事求是,理論和實踐操作并重,走“校企”聯手、“教產”一體化的發展路子,著重培養高素質的旅游人才。
3加快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學校構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教育所面對的永恒主題。對于尚年輕的飯店管理專業而言,師資問題更顯得重要,因此應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首先,加強對教師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可分期分批選派教師繼續再教育,并使之成為制度化;其次,教師可以到一些旅游企業兼職,及時了解旅游市場的動態和信息,以助于教學;再次,可聘請部分旅游業界人士到校做兼職教師。
4改革課程體系
改革課程體系結構:飯店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復合應用型專業,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突破“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傳統課程體系模式,把課程體系分為主干、素質技能技巧和相關知識課程三大系列。
(1)主干系列課程:主干系列課程是該專業課程體系最基本的框架,是飯店管理專業必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理論方面的課程,如:《飯店服務心理學》《餐飲服務與管理學》《前廳管理學》《旅游心理學》《旅游飯店管理》《飯店市場營銷》《飯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客房管理與服務》等課。
(2)素質技能技巧系列課程,從全面素質培養的角度考慮,本系列課程主要涉及政治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培養。本系列課程應包括:政治、英語口語、計算機、公共關系學、交際禮儀、形體等課程。
(3)相關知識系列課程:該系列課程主要是作為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培養的必要補充課程。如:管理基礎知識、旅游文化、客源國概況等課程。
以上三大系列的課程可根據培養層次的差異、專業方向的差異以飯店學科的發展變化加以調整組合,形成真正能切合飯店業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專業課程體系。
5改革教育教學模式
充分考慮到飯店業的特殊性和對飯店人才的特殊要求務必革新當前教育教學中仍沿襲的傳統模式。
在教學安排上,教學時間應向專業課、實際操作課傾斜。對于重點專業課,采取增加課時的方法。盡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掌握牢固扎實的專業技能知識;其次是抓好學生實踐操作課,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對所學理論查漏補缺,重新進行學習,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從而使理論和實踐達成完美的統一。
6教學方式上
改變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同時輔之現場教學等先進的現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實踐,掌握所學內容。
加強教學與社會的聯系,建立教學的大環境。首先,應建立公開經營的教學實踐基地,這樣既可為教學提供經濟援助,又解決了學生實踐操作的問題;其次,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爭取聯手辦學,走校企聯手,走教產一體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