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飛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125—02
摘要:愛教師是人類文明知識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而聯系著整個社會,聯系著人類歷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師德永遠是不斷發展的、不斷創新的。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師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新的內涵。本文針對大學體育教學特點,探討了新時期師德的新特征以及體育教學中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希望對體育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育;師德;新建設
一、引言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的師德修養日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任,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影響著青年一代的成長,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新時期師德的新特征
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總和,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部分。
新時期的師德,要求教師以對國家、民族和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自覺主動地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教育思想,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21世紀所需要的教師素質,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質,敬業愛崗的職業道德,也要求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接受培訓,充實和更新知識,提高水平和能力,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和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復合型人才。由此,“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規律,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探求創新;熱愛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構成了師德的基本內容,是新時期一個合格教師必須遵循的師德規范。
三、體育教學中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完善的師德規范只有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內化為教師的師德意識,進而成為教師的師德行為。新時期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趨向多元化、價值取向趨向多樣化,師德建設是一個塑造人格的系統工程,必須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創造新經驗,從戰略上、內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創新。
1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培養有高尚情操的學生
首先體育教師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21世紀的社會將是智能社會,科學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將日益增大,社會活動將以人格的獨立為前提,以創新精神為動力,以知識的豐富為基石。師德作為教師的行為規范,主要通過教師內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師在師德修養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悟,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必定是一個自覺進行師德修養的人。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注重自我學習、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調控,做到老,學到老。
師德是學生的指燈,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具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刻苦鉆研業務,關心愛護學生,為培養合格人才而忘我工作。語言和行為是最直接影響學生的因素。體育教師在任何場所講話要文明用語,態度要和藹親切,遵守諾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潔,成為學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善于激發學生對良好品德的敬佩、崇拜之情,使學生由敬佩、崇拜而變為模仿,直至變為自身的習慣和修養。
2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師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的一個重要內容。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學會發現并及時關注學生中不良個性心理的發展,要善于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適時加以啟發誘導,以促進其轉化。指導他們按時參加體育鍛煉,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協助他們建立公德意識。通過比賽和游戲,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熱情和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以及勇敢、頑強、積極進取的品質。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時,應及時給該學生以恰當的鼓勵和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有很大作用。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要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去,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要追求的目標。
3思想品德教育要導與管相結合
體育教學中要抓住常規教學,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良好的習慣;要抓住運動競賽,使愛國、愛集體、體育道德和行為規范有具體的實踐機會。用體態暗示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在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過程中,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廣大學生心悅誠服。例如在教學中發現某學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時,教師漫步走到該生跟前,遞個眼神,擺擺手,以示提醒或制止,這要比中止教學、當眾直呼其名批評教育效果更好。
由于體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以身體練習為主,體育項目本身又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學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在籃球、排球項目中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在藝術體操的練習中得到美的享受,這是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教師可以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使學生在體育實踐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像每年的體育鍛煉達標考試,男生的1000米和女生的800米,是最讓學生們頭疼的事,所以教師在教授中長跑時,在認真講解、示范技術動作并提出練習要求的同時,要注重強調思想教育因素,讓他們運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體力好、感覺也不錯,達到穩定情緒的目的:運用注意力轉移法,把注意力轉移到調整呼吸的節奏上來,使他們在努力完成任務時進一步鍛造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采用激勵競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語言刺激、體態暗示、榜樣示范等手段,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師在運用激勵競爭法時,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使他們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要對學生進行紀律和法制教育,因為任何競爭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在規則的范圍內進行,否則將受到懲罰,從而增強學生的法紀觀念。
四、結語
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建立合理的、客觀的、科學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使學校體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