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軍
摘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體育課程是以增進中職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中職體育課程必須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思想,使“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在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得以落實,使《體育與健康》課程能有利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模塊教學;運動興趣;終身體育;對比分析
體育教學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為根本目的。在此背景下,為了摸索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方法,我校自2006學年開始對一、二年級部分班級進行模塊實驗教學。據此分析模塊教學的長處和不足,補充和完善模塊教學的形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學校隨機抽取16個班,共8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職業學校體育課教學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①文獻資料法;②網絡查詢法;③問卷調查法;④訪談法。此外,研究過程中還用到數理統計、歸納分析等方法。
3.模塊教學法的實施
隨機抽取16個班作為實驗班,班級平均人數為55人,把每個年級按男女生相等的比例平均分為兩組,先由教務處把相同組的班級排在同一時間上課。然后在同一個年級,打破班級界限,每組按學生興趣選項進行分項、分水平重新組成男籃(基礎、提高)班、女籃、男足(基礎、提高)、乒乓球、健美操、武術等6個教學班,每班平均35~40人,安排6位教師同時上課,一學期一選。并采用必修+選修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需要得到發展和滿足,而且逐步形成其運動愛好和專長,為學生終生體育奠定了基礎。
二、結果與分析
由于職業學校男、女生生理、心理特點差異性較大,男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理解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實驗前后分別按性別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實驗后的各項數據均高于實驗前。
1.實驗前后學生體質測試均值對比
由實驗前后對同一組學生進行的體質測試結果統計看出,學生的體質得到顯著提高。實驗前后,男生身高增長了0.6厘米,有較明顯升高,女生的身高增長了0.1厘米,沒有明顯升高,女生體重減輕2.2KG;男、女生肺活量分別增加570ML、745ML;男生1000M、女生800M分別提高13秒、10秒;實驗后均值明顯高出2005年全國體質監測同齡人的均值。這說明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有效體育鍛煉不僅增強學生體質,而且能消耗體內多余脂肪,從而使肥胖的學生達到減肥又健身的目的,也充分證明了模塊教學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2.實驗前后學生對選項技術掌握情況對比
在對部分采用模塊教學的學生進行了實驗前、后專項技術指標的調查和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學生對專項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與水平明顯提高。學生通過一學年的專項技術、技能的學習,在各自專項上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學生平時不接觸的武術、健美操項目,提高得更加明顯,學習效果突出。
3.實驗前后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調查統計情況
實驗后學生各項能力與實驗前相比都有顯著提高。實驗后94%的同學參加了體育比賽,增長了65.6% ;94%的學生能夠獨立欣賞體育比賽,增長了39.4%;91%的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一項技能,增長了75.4%;84.6%的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增長了56.2%;94%的學生認為自己了解了終生體育概念,并努力養成終生體育習慣,增長了69.4%。此外,通過對比賽規則的學習,學生自發組織了年級之間、班級之間的各項比賽,這些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同時也鍛練了學生的能力。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實行模塊教學按興趣和學習層次進行分班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2)相同興趣、相同水平的學生在一起,有利于發揮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共同協作的精神,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3)由于可供選擇的項目不多,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使一部分學生無項目可選,只能跟隨別人選擇,或者被分配到其它不喜歡的項目中去學習,不能真正體現自己的意愿。
2.建議
(1)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學改革要在政策、物力、財力、人力上給予大力支持。
(2)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原有的基礎不同分層教學、分層考評、差異評價,把著眼點放在學生的發展上,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3)建立必修課與選修課相互交融的體育課程體系,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
(4)在開設的項目設計中要全方位考慮,根據教師實際能力調整項目的內容、要求競技性和娛樂性項目并存,讓學生選擇到自己真正需要的運動項目。
參考文獻:
[1] 陳武.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育應遵循四個原則.體育教學,2006(2).
[2]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 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