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本報特約記者 羅山愛
朝鮮25日稱“成功進行地下核試驗”,讓最近朝核問題的關注度達到沸點。美韓情報機構認為,朝鮮一直在努力獲取可靠的核能力,但這個東北亞國家的神秘核力量究竟如何,卻是各種說法不一。
可制造6-7枚核武器
關于朝鮮是否擁有核武器,長期以來各方說法相互矛盾。朝鮮自2006年10月進行核試驗后,一直對外宣稱已擁有核武器。但韓美兩國認為,朝鮮2006年的核試驗當量在1000噸以下,并非核彈試驗而是核爆破裝置試驗,并且只取得部分成功。因此兩國始終沒有承認朝鮮的核能力,韓國聯合參謀議長金泰榮表示:“朝鮮擁有可制造6-7枚核武器的钚,這一點可以肯定。但朝鮮是否制造了核武器,還無法確定。”美國外交領域智囊團在最近發表《美國核武器政策》報告中稱:“朝鮮雖然于2006年10月進行了低性能核裝置爆破試驗,但應該尚不具備核武器部署能力。”不過,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里昂·帕內塔不久前突然表示,朝鮮2006年引爆的是核武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也在《外交事務》雜志上撰文稱,朝鮮已經開發了多枚核武器。
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提供的數據,到1994年第一次核危機爆發時,朝鮮可能從寧邊核設施中獲得了58.4公斤的钚。韓國國防部今年2月23日發表的《2008年國防白皮書》介紹朝鮮的核能力時說,朝鮮擁有40多公斤钚,可制造6-7枚核武器。就威力而言,美國專家估計朝鮮核彈頭的當量約1-3萬噸,重量為500-1000公斤之間,離實戰要求尚有一段距離。
3000人專門研究核問題
朝鮮在核能力上的突破,更多是得益于長期以來的人才培養和設備建設。據韓聯社25日介紹,朝鮮與核有關的現役專門研究人員約3000名左右,而其中與生產核武器有關的核心人員約200名左右。朝鮮核物理研究的主要機構是金日成綜合大學和金策工業綜合大學。金策工業大學甚至將核電子工學專業和相關應用專業都轉到寧邊的物理大學。該大學共包括核材料、核電子和原子反應堆等3個系10個專業。據稱,物理大學非常重視寧邊地區大規模使用設備實際操作,最后一個學期大部分時間都派到現場進行實習。該大學隸屬于朝鮮人民軍,詳細情況很難了解,其他大學的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該大學的存在。據稱,朝鮮核工程的核心人物之一是71歲的徐相國。徐相國公開的正式頭銜是金日成大學的系主任,但秘密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負責包括核試驗和創新核政策在內的所有工作。韓國情報機構透露,徐相國幾乎不講課,而是在寧邊核設施度過大部分時間,而且還獨自前往俄羅斯旅行,依靠他在蘇聯留學時的人脈,購入與核有關的設施和零件。他住的公寓也由國家安全保衛部嚴密警衛。
除了研究隊伍的培養外,朝鮮在國內18處建有20余座核設施,這些設施包括鈾礦、精煉廠、核燃料工廠、核反應堆、回收設施、核試驗場以及研究機構,具備完整的核武器研制和生產能力。其中許多設施功能顯然是重疊的,但朝鮮基于保存戰爭實力的考慮,依然積極進行軍事核工業的“備份”。朝鮮核試驗的基地位于咸鏡北道花臺郡吉州以東15.4公里處的萬塔山。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朝鮮軍隊的車輛曾長期從萬塔山中運出土方,一縱一橫的兩條大型坑道初具規模,美國專家根據衛星拍到挖掘坑道形成的土堆圖像,推測那條縱向坑道可能深達700米,幾乎將整座山體挖空。
投送能力尚不足
盡管這次朝鮮宣稱核試驗取得成功,但可靠的核武器并不只包括核彈頭,還必須擁有相匹配的運載工具。朝鮮擁有較強的彈道導彈研制能力,現有的“火星”、“勞動”系列彈道導彈都可攜帶500-1000公斤的核彈頭。但美國情報部門認為朝鮮現在還無法對核武器進行小型化處理。韓國原子能研究所也宣稱:“要將核彈裝在導彈上,核彈重量需低于500公斤,朝鮮技術不足,無法將核彈微型化。”
除導彈之外,朝鮮還可利用飛機和潛艇發射核彈。朝鮮現有遠程作戰飛機為俄制伊爾-28轟炸機和蘇-25攻擊機,但這兩種老舊機型很難穿過現代化防空網。美韓官員還懷疑朝鮮改裝了“羅密歐”級潛艇,將魚雷艙變成導彈發射平臺,朝鮮海軍可用它秘密將核彈運送到靠近日本沿海進行發射,但這種模式的安全更難以保證。▲
環球時報200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