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毅娜
在國內,關于中學和大學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較多,較成熟,而關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深入研究則處于初級階段。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點,也是難點。建構主義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本文嘗試以建構主義教學觀為理論,依據并針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模式設計,結合教學實踐提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引言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小學生畢業時需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達到二級水平,即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看懂英文動畫片。輸入假設理論指出,我們是通過理解文章來掌握語言,“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語言習得中必要的成分(Krashen,1981a,1982)。英語閱讀教學則是增加學生的“理解的輸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并順利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嘗試以建構主義教學觀為理論,依據并針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模式設計,結合教學實踐提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通過對湖南省市級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認真了解和對學生反饋的信息的分析,筆者認為當前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關于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英語課堂上常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很多活動和游戲都是為鞏固句子和新單詞,而忽略學生對閱讀語篇的整體的認知和理解。當前很多的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讓學生閱讀,然后做閱讀練習,最后講解練習的答案——此類教學完全沒有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技巧。英語閱讀教學應重視語篇理解和閱讀技巧的指導,同時,應引入相關的目標語文化背景的介紹和擴充,把語言和文化相結合,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
(二)關于教學理念和師生關系
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等各方面問題,在英語課堂上并未真正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而且,當前很多小學一個班的人數達到50人以上,而小學開設的英語課程一周為兩節課,一節課40分鐘,因此課堂上每個學生練習的時間和機會都十分有限。英語閱讀教學多是大班教學,每周上課的節數也少,所以大部分英語老師對積極的學生和調皮的學生有印象,但是對大多數學生的了解就相對欠缺,師生關系有待改善。
(三)關于閱讀教學材料和教學手段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應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而課堂閱讀教學的材料僅限于課本,對學生很難起到導向閱讀的作用。當前,多數小學的英語教學仍是傳統的教學工具:講臺、黑板和粉筆,造成了教學手段的單一。教師應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拓展,充分利用網站、報刊、課外書籍等各種資源,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并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輔助教學。
三、建構主義理論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J·Piaget)(1972)提出了建構主義觀點(Construcfivism)的核心,即認知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觀點,為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近幾十年來,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發現學習”;卡魯爾提出“認知符號學習理論”;以及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都使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它不是把外部知識直接輸入到心理中的過程,而是主體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信息進行重新建構,即通過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的理解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認知結構建構的決定者;教師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過程中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高級伙伴。另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還注重合作學習和真實情境以及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
(二)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牛津英語》(上海版)4B Unit3Read a story The Ugly Duckling為例,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模式進行嘗試性的設計。
1、課前預習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是學生主動構建意義過程中的促進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意義建構,引導學生主動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同時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教師應重視課前預習。如在講The Ugly Duckling一文時,老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前找出中文版《丑小鴨》進行閱讀,同時借助英漢詞典查閱新單詞,初步看懂英語小故事。此外,老師還可以給學生的預習提出一些指導性的預習問題,讓預習具有針對性。
2、課堂導人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生通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信息進行重新建構從而學習到新的知識。所以,在導入階段,教師應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創設出真實的語言環境,給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良好的課堂環境。如在講TheUgly Duckling一文時,老師可以在課文導入階段給學生播放關于《丑小鴨》的英文視頻,也可以找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閱讀材料的主體內容進行預熱,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英語歌曲、卡片、實物、小組討論問題、猜謎語等其他方式導人新課。
3、課文理解
建構主義理論注重合作學習,認為學習是具有社會性的活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開展合作學習實踐以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如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處理教材,努力尋找課文內容與學生思維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做各種思維練習,比如:推測、想象、推理、判斷、總結等等;或根據教材的內容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另外教師應“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教授相關的閱讀技巧;如在講The Ugly Duck-ling一文時,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故事的主要內容,目的在于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故事;在進行這個環節時老師可以介紹略讀(skimming)的技巧。然后讓學生仔細的閱讀故事,做一些判斷正誤的題目,這一步驟能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細節信息;教師可相應地分析跳讀(skipping)這一閱讀技巧。最后,老師可以提出具有提升意義的問題如:What call you learn fromthis story?等等,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討論和聆聽老師的點評,自然會對故事的主旨和引申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
4、鞏固與運用所學知識
教師在學生理解了教材后,應馬上讓學生進行鞏固性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如在講The Ugly Duelding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復述故事的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復述,提高學生的輸出能力。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活動、角色扮演小報告會等等活動給學生提供機會去運用所學的知識。這個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的階段也應該延伸到課后。《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小學生畢業時英語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萬詞。為此,教師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泛讀的訓練。小學英語教材的閱讀內容較少,所以教師有必要為學生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適合學生水平的、與課文內容匹配的課外英語閱讀材料,同時要監督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四、總結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而設計的這一教學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做到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當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還處在探索階段,還存在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等問題,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建構主義教學觀指導下的英語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語教師應更重視理論學習、實踐應用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