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越
9月11日,星期五,美國“9·11”恐怖事件8周年。當天深夜,白宮突然對外發布消息,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措施。
所謂輪胎特保,就是以特別保護名義,對中國輪胎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
據中方統計,2008年中國對美輪胎出口金額約22億美元。該案被認為是奧巴馬時代中美貿易摩擦第一案,同時也被輿論界視作是對奧巴馬貿易政策的第一次重大考驗。
在這一考驗面前,奧巴馬顯然沒有頂住保護主義的壓力,用中國商務部的話講,美國在縱容保護主義方面“開了極壞的先例”。
奧巴馬為何自食其言
在許多次公開場合,奧巴馬都強調美國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具體到輪胎特保案,他卻最終自食其言,采取了明顯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措施。
奧巴馬“言行不一”,其實自有其特殊的考量。
這次特保案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起訴方是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他們在訴狀中指控說,中國輸美輪胎的太幅增長,損害了美國輪胎工人利益。
按照該聯合會的說法,在2004年到2008年期間,5家美國輪胎廠因此關門倒閉,5100名美國工人失業,而今年又有3000名美國工人失去工作。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國際業務主席里奧·杰拉德(LeoGerard)聲稱,美國輪胎工業正處于轉折點,只有采取救濟措施,“才能決定相關工業的未來”。
勞工團體一直是奧巴馬的鐵桿支持者,為了回報他們,奧巴馬在競選中曾許諾:要“打擊中國”,“不再給予中國損害美國的自由通行證”。
隨著美國失業率的抬頭,外界對奧巴馬壓力驟增,奧巴馬此時不愿因堅持自由貿易而開罪勞工團體,這是其一。
其二,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制造”正成為主要靶子。對于這起中美貿易摩擦案件,美國一些政界人士也推波助瀾。在6月初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QTc就此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10名國會議員到場,以示對工人組織的支持。在國會方面,少有議員公開持同情中國輪胎的立場。這或許也說明美國國會內“逢中必反”的生態。
一些經濟界人士對本刊記者透露,在當前醫療改革等重大問題上,奧巴馬需要得到這些政客的支持,因此,盡管輪胎特保案帶有保護主義色彩,但奧巴馬在反復權衡之下,仍決定對中國輪胎“開刀”。
為小利而傷大局
但這種迎合國內保護主義情緒的舉動,雖可能得到一時的政治好處,損害的卻是更長遠和廣泛的利益。
對美國整體經濟來說,這完全是一種自傷行為。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普呂薩此前對本刊強調,美國借助輪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個就業崗位,結果將會損失25個就業崗位,總計美國將會因此損失2.5萬個就業崗位,這對美國就業市場是雪上加霜。
而且,在美國經濟低迷情況下,放棄物美價廉的中國輪胎產品,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是又一重大打擊。
輪胎經銷商Del-Nat公司總裁梅菲(James Mayfield)就指出,由于經濟衰退,許多美國人為省錢不得不推遲更換輪胎,如果價廉物美的中國輪胎進口受阻,許多家庭不可能因此購買高價美國輪胎,結果將造成可怕的道路安全問題。
可以說,在輪胎特保案上,奧巴馬展現出“強硬”,不過是為了部分美國工人利益和自身的政治好處,實際上卻損人不利己,更可能影響到中美貿易和中美關系的大局。
對中國企業來說,這一案件就是相當不公正的。因為它們是正常開展對美貿易,但卻遭遇了美國的歧視性待遇。
“中國生產的輪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國。最高征收高達35%的關稅,這意味著第一年中國的輪胎產品將不能出口到美國了。據初步測算,這將影響到10萬左右工人的就業,損失約10億美元出口額?!敝袊鹉z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指出。
在此前的聽證會上,許多美國輪胎經銷商就指出,他們之所以轉向中國等購買低檔輪胎,就是因為美國企業已放棄在本土生產這一利薄的產品,即使真正實施“特保”,美國廠家也不可能重開生產線,只不過迫使他們另尋替代品。
據透露,美國鋼鐵工人之所以提出這一特保案件,最根本的原因是希望在勞資談判中占據有利地位,美國制造商在強大壓力下,因此不得不選擇了三緘其口。
奧巴馬的“小動作”
輪胎特保案,無疑將成為奧巴馬對華貿易政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這是因為特保案與以往的貿易摩擦有明顯差別:以前的美國對華制裁都是直接由美國商務部或美國國際貿委員制定,但輪胎特保案,則由總統本人直接做出決定,展現的是美國最高層的意志和態度。
不制裁,得罪美國勞工團體;制裁,沖擊中美關系,在這件中美貿易摩擦第一案中,奧巴馬顯然也是斟酌再三。
據透露,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奧巴馬曾特邀美國貿易代表柯克“打高爾夫球”。或許,正是在這種比較隱秘的場合,兩人商討出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罢壑小?,首先表現在懲罰力度上。按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此前的建議,美在未來三年對中國輪胎分別實施55%、45%和35%的懲罰性關稅;當然,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更是漫天要價,認為第一年的懲罰性關稅應達到當年的懲罰性關稅75%-80%。但最終,奧巴馬決定將制裁幅度壓縮至35%、30%和25%。
其次,在展現“強硬”的同時,美國官員也“軟話”表態。在宣布對中國輪胎制裁后,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隨即發布聲明,表示美方仍希望“和中方在重要經貿議題上展開合作”。白宮發言人吉布斯此后也宣稱,美國決定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措施,只是希望落實貿易規則,但不希望由此和中國爆發貿易戰。他希望中國能對此予以理解。
此外,奧巴馬時間選擇也別有玄機。
按照原先的日程安排,奧巴馬本可拖到9月17日再宣布制裁結果,但考慮到9月24日即召開匹茲堡國際金融峰會,屆時中國國家元首也將赴美與會,時間太緊,將影響到金融峰會和兩國元首會晤。
權衡再三之下,據透露,奧巴馬決定提前到9月11日深夜公布。一些美國媒體也分析,在這個周末深夜公布相關決定,不外乎美方希望能盡可能淡化這一消息帶來的沖擊波。
但對中方來講,美國在制裁力度上的微小調整和其他“小動作”,并不能改變這一舉措的破壞性后果和保護主義的實質。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在輪胎特保案上的裁定,意味著在美國政府已改變了在特保案中的一貫立場,開創了一個極壞的先例——作為前例,在小布什執政的8年中,美國政府無一例外否決了多起針對中國的特保案。
中方必須采取反制措施
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要遏制當前的保護主義逆流,一方面,世界各國必須切實履行自己的承諾,堅決抵制保護主義的誘惑,尤其是作為貿易大國的美國,必須切實履行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具體到輪胎特保案,作為平衡,美國應在其他領域采取補救措施。
另一方面,包括中方在內的受害方必須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身的權益。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方可考慮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輪胎特保案采取訴訟,最大程度地降低特保案對中方的損失。
在此前訪美就輪胎特保案與美方交涉時,中國商務部長曾向《新民周刊》透露,中方對美方的行動有正確的研判,并做好了保護國內企業和經濟的各種預案。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則是會尋求世貿組織仲裁。
從短期來看,中方可能必須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因為對待貿易保護主義,如果妥協退讓,則會助長對方的囂張氣焰;而如果據理力爭、針鋒相對,并攻擊對方的軟肋,這將有助于遏制保護主義的逆流。
作為一個應對策略,中國商務部13日表示,商務部已依照中國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啟動了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肉雞產品啟動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
此外,在美國在國債發行等諸多經濟問題上有求于中國之時,中方擁有不少反制的籌碼。當然,任何斗爭斗須有理、有利、有節,單個的案件不會反轉整個中美貿易關系。如何反制、反制到什么程度,無疑考驗著中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