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證清白,是國際資本市場打擊內幕交易的通行做法,一些橫空出世的“股神”正是因為無法做到這一點而受到了懲處。
今年7月1日,仍在韶關市副市長任上的李健以10.66元的當日低價買入西飛國際6.42萬股;7月15日,再以13.33元的當天高價賣出,前后不過11個交易日,輕松賺得25%,將17萬元收入囊中。李健也因此而被股民稱為“股神”。兩個多月后,卻傳出“股神”已經離開了韶關,受聘為西飛國際此次資產重組交易方中航飛機的副總經理了,暴露出了“股神”的成長路線。
《南方都市報》載周俊生文章說,這一筆交易,如果說是內幕交易,那么就是一筆完美的內幕交易。不僅因為“股神”以最低價買進、最高價拋出,成功地賺到了錢,而且他可以利用自己身份轉移中出現的“時間差”成功地逃過監管部門的視線。
那么,對這一樁完美的內幕交易,就真的無能為力了么?文章引述2007年9月中國證監會的規定說,股價在敏感重大信息公布前有大幅波動,上市公司須自證清白,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自證清白,是國際資本市場打擊內幕交易的通行做法,一些橫空出世的“股神”正是因為無法做到這一點而受到了懲處。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盡管在這之后,內幕交易的案例在中國股市已經不乏其例,但卻未見證監會按這個規定要求事主自證清白。很顯然,面對公眾的質疑,李健有必要站出來,向公眾證明他在這一筆交易上的清白,而市場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對李健提出這一要求。只是讓我們擔心的是,面對曾經擔任過副市長的這位“同志加兄弟”,市場監管部門下得了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