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倫萍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具激發想象,培養創新品質的學科。小學階段是人生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加強語言訓練是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低年級說話教學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起始階段,切實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說話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設氛圍,喚醒創造心靈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前提。平等和睦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進而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的鼓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
二、激發興趣,啟發豐富想象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創造能力的火花。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對問題的理解變得比較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情緒高漲,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也隨之增強,在說話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激發學生說話興趣,挖掘其“興奮點”。一方面要求教師以鼓勵為主,溫和地加以引導,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觀察周圍的事物,并且逐步做到善于觀察,熱愛觀察。
三、引導質疑,培養探索品質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培養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來解決問題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更能顯示出思維的創造性。
四、關注生活,誘導創新思維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勝心強,自我表現欲強。抓住這一特點,可以經常組織學生講故事、做游戲、找春天、看比賽、談體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生活,為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在說話中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生活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源泉。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通過學生自身對生活的體驗感受和對道德的評價,促使學生開發自身無窮的想象力、創造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以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發散性思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憑借創新因素,發展求異思維
在眾多的創造性思維中,發散思維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思維形式,它需要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探索多種答案,即求異思維。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后,引申想象,讓學生續編“過了些日子,烏鴉又叼著一片肉站在樹杈上,恰巧,狐貍又看見了……”有的學生說,“……狐貍又是花言巧語一番,烏鴉又上了當,肉被騙走了。”也有的學生說,“……烏鴉在肉里放進了毒藥,狐貍騙到后吃了當場死了。”
教育呼喚創新,語文教學必須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對學生創新品質培養的意識,拓展思路,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創新之花”在學生心中熠熠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