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賀
一、妙導巧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疑問,用疑問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我先將準備好的圖形按小組分發下去,問:你們摸一摸,說說里面裝的是什么?然后將圖片倒出,再問:你們能估計出各種圖形大約有多少個嗎?看誰能估得準確些?這時學生的興致很高,我適時提出:要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知道各種圖形的個數呢?學生躍躍欲試,這不但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而且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
二、借助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年齡小,愛玩好動,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動力。因此,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可精心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教學數的組成時,設計游戲:拍手掌對口令、猜數字、找朋友等,又如為了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可引用“幫助小鴨找家”的游戲,為了糾正學生計算錯誤,可采用“小小醫生”這個游戲,充分讓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手擺、動口說,通過多種感官的活動和參與,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三、依據教材設計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制造學生認知的矛盾沖突,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一課時,我結合教材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們喜歡玩玩具嗎?今天我們先來玩玩具好不好?”學生們興趣盎然,紛紛拿出玩具玩一玩。接著我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玩具怎么玩,并根據玩具的運動情況分一分類。學生通過玩玩具,結合生活實際體驗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通過分類,體會平移和旋轉是物體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就這樣,由學生熟悉的活動引入新課的學習,喚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親切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因此課堂氣氛高漲,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數學學習,感到既輕松有趣,又特別難忘。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說明“好學”對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配以多種手段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