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芳
摘 要: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勢必讓學生去“體驗”,一要體驗課文中的語言魅力,二要體驗生活中的情趣。讓他們主動去觀察,主動去思考,說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學生才有內容可寫,才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關鍵詞:體驗 語言魅力 生活情趣
葉圣陶先生說:“文章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這句話恰當說明了文章與生活的關系。小學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但是學生在生活中因為寫作素材缺乏,提筆苦惱沒得可寫。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產生了一些思考: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關鍵是讓學生“體驗”。一要體驗課文中的語言魅力,二要體驗生活中的情趣。
一、體驗課文的語言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中強調:“鼓勵學生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朗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一旦被學生高聲誦讀,就會變得好懂和易解,這是我們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書本的語言就會變為自己的活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因此,語文教學最下工夫的應該是把課文讀進去,并讀出來,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
1.感受語境,讀出美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文藝作品往往不是傾筐的說的,說出來的只是一部分罷了,還有一部分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旨沒有說出來,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領會它。教學中,我時時為學生創造條件,設置情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自讀自悟,想象文本的創作情境,走進去感受文本內在的美與韻味。
2.斟酌字句,讀出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在談到“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時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中,我引領學生讀準每一字、每一詞、每個句子,讀中品味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與感染。
二、體驗生活情趣
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主動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主動去操作;解放學生的口,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話;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因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滿生機;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發現與嘗試。
1.走出課堂,體驗生活
法國大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我便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來到田野去觀察秋天的景色:秋天的太空天高氣爽;田里的果實、莊稼都成熟了;勤勞的農民正在收獲呢,個個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人們的穿著及動植物的變化等。請同學們匯報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
2.體驗生活瑣事
熱愛生活,熱愛身邊每一個平凡、普通的人,讓學生用心去感悟生活,贊美生活。父母的親情,長輩的關愛,同學的友誼,與周圍人們的交往……這些都是學生們每天要經歷的,只有留心,才會有體驗,才會有收獲。在教學中,我時時注意讓學生去體驗生活。
語文教學應努力引領學生進入美的情境,幫助學生體驗、感受生活情趣。體驗作文有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可抒,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