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軍
一、“開放型”課堂教學的特點
“開放型”教學是相對于傳統封閉教學而言的,現代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表明,課堂教學必須突出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發展為本。也就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手段,選擇的內容、形式等都是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做各種準備。因此,開放型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多項思維,通過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獲取、鞏固和深化知識,并在參與的全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構建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要求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要能夠從各個側面定教學的目標,這中間包括彈性目標,即對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目標,激發學生的潛能;還包括發展目標,即目標擬訂之后選擇開放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不要局限于教材,因為教材僅提供了參考,我們還可以適當補充和刪減,可以打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將課堂對社會開放,對家庭開放,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富有生機,充滿魅力。
二、實施“開放型”課堂教學
(一)創設“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課堂教學環境是課堂內各種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課堂空間、課堂師生人際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課堂社會氣氛因素構成的課堂生活情境?!伴_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研究,也主要是如何創設一種開放型教學空間,開放型的課堂師生關系和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把社會作為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從系統論的觀點看,課堂教學是個有機的整體,可以看作一個系統。系統的有序理論認為: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無信息交流的封閉系統,要使之有序是不可能的。數學教學要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社會生活這個廣闊天地作為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利用社會生活提供給學生“開放型”的探索材料,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展開積極思維,同時在多項參與的過程中,尋求規律,掌握知識?!伴_放型”探索材料的提供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符合內容難度,使學生在選擇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思考過程中有一定的開放度。
(三)上好數學實踐課。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社會實踐對數學需要發生了變化,數學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新頒發的大綱和新發行的教材都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數學實踐課包括實驗課和綜合課。數學實驗是數學學習或研究中為檢驗某一理論或假設而進行的操作活動。數學學習中往往借助這一操作過程,來建構某一數學概念或掌握某一知識,安排這樣的實踐學習,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開放型”課堂教學的評價
開放型教學需要建立開放型評價體系,封閉型的傳統教學往往更多的是學生聽不聽話,學生會不會做題目,學生能不能考高分。在這種教學評價體系下,只能教出分數加綿羊的應試式學生、記憶式學生、答題式學生,根本培養不出創新型的知識社會急需的人才。
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學生會不會提問?學生會不會思考?學生敢不敢當眾表達不同見解?學生會不會搜索、處理信息?學生會不會合作學習?學生會不會動手實驗、操作?這樣的評價標準徹底走出了傳統的評價模式,真正從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角度來改革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