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汴琴
一、實踐思考
片段一:親自發現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鼓勵其提出問題,說出不同的見解,要多給學生創設表現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使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的和諧的教學過程。
例如:學習9的乘法口訣時,結合課堂的板書,讓學生觀察找出9的口訣有哪些特點?全體學生認真觀察以后,得到:他們的被除數都是9,每一句口訣都比前一句多9,比后一句少9,得數里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幾組數的個位和十位剛好一顛倒,積個位上的數越來越少,十位上的數越來越大。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字之和不變,加起來都是9。通過這一觀察活動,學生可以掌握9的口訣規律和特征,使學生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這樣的安排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片段二:親自動手
課堂上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改變教師對學生外在式的強制傳授,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讓學生不完全依賴教師獲知。這樣,有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師生間平等和諧,同學團結合作,便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生學習平均數時,讓學生拿出學具親自擺一擺,分一分,在擺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什么是總數,分數,每份數。特別是對“平均數”的理解就更清晰、明確。在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安排在主體地位,學生沒有依賴性,必然自主學習。這樣,學生自己個個動手、動口、動腦,主動獲知。學生積極學習,與同學間彼此合作,慢慢地學會了自主學習,提高培養了自主能力。
這些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就像是一匹匹“馬”,在最佳的氛圍中發揮其最佳的潛力,這時你才會發現,哦,他原來是匹“千里馬”。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理解和相互依賴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二、實踐操作
“美妙的和諧”能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認為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展現一個“熱情的我”
保持好心情,定然會有好的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輕松起來。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老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上,我總是以平等、公正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為學生喝彩,表達自己的贊賞。
(二)使用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于學習,變機械的模仿為心領神會。
我在教學中注意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挖掘、再加工,把我對于教學內容、對于生活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感情,用我幽默的語言、特有的眼神和動作……傳遞給學生,促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
(三)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經常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表現數學內容,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有法,手段多樣化
課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如:在課的開始階段:可用故事導入、疑問啟思、游戲激趣;課的發展階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課的結束階段:可用質疑問難、討論延伸、推薦瀏覽等方式激趣。同時必須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整堂課中由“趣味生”到“趣正濃”,再到“趣猶存”。
2.形式多樣,積極參與
實際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手等多種感官活動,通過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競賽搶答、畫畫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人人參與。
3.精講精練,獨立自主
首先,教師要做到“精講”,講學生不懂的重要之處,講有價值的規律之處,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精華之處,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集中精力練習或作業。其次,要做到“精練”,即練習富有針對性,選題富有典型性,訓練富有階梯性,形式富有多樣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諧是一種能讓人身心愉悅的平衡狀態,和諧的教學過程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也有助于創設性地發揮,從而水道渠成地達到各項教學目標。讓我們追求和諧的數學課堂,讓和諧課堂奏出現代社會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