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積累知識,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學生發展思維,豐富想象。在教學中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水平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結合插圖,看圖朗讀
低年級課文,有著與課文密切聯系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艷,易于觀察,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適時的運用插圖配合朗讀,會事半功倍。如蘇教版一年級課文《小池塘》這篇課文,就可以先通過觀察圖畫,再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腦海中先留下印象,然后在“放電影”。用筆頭把腦海中的情景畫下來,形象地理解“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蘆葦”像長長的睫毛等。有了頭腦中的畫面,再引導學生讀書,才能讀出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輕輕”要讀的輕而緩,“一閃一閃”要讀的輕松活潑。有了這些感受之后,學生讀起來就輕松多了,背起來當然也容易了。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圖文結合的訓練,為以后看圖寫話也打下了基礎,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二、角色朗讀,身臨其境
低年級課文短小、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是有些課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頗有個性。很適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可提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也能引導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情境。進入了角色,學生就算想“唱”也“唱”不起來了。如蘇教版第三冊《小動物過冬》這篇課文,人物對話多,語言性強,很適合分角色朗讀。在讀之前,先分析小青蛙、小蜜蜂、小燕子的心理。提示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注意表情,力求表現出人物不同的個性特征。小燕子要到南方過冬,可它不放心它的朋友們。文中出現的幾個問句就是青蛙向它們問的幾個問題。怎樣讀好這幾個問句呢?關鍵要分析人物心理,小燕子不放心是因為它對它的好朋友非常關心,由于關心才有了一連串的問題。因此讀的時候要讀出關心的語氣。這樣一環一環給學生分析,體會人物心理,不僅很容易讀好課文,體會課文的主旨也輕松多了。
三、自主朗讀,發展個性
學生因各自的知識水平不一樣,又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特別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朗讀,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閱讀的方法有多種:默讀,輕聲讀,自由大聲讀給自己聽,齊讀,邊想邊讀,邊表演邊讀,加動作讀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朗讀,不僅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也符合當前課改的要求。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閱讀時,他們會讀的主動、自覺、輕松、愉快,他們把讀書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老師交給的一項任務。
四、讀后評價,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知道自己的朗讀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可開展讀后評價。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感覺很好,可別人總會聽出點毛病。讓學生從字音,停頓,流利程度,有沒有感情這幾個方面來評價。用欣賞的眼光去評價別人。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愛表現,希望得到別人的夸獎。被同學夸獎了,心里總是喜滋滋的。而且它們年齡小,不知道什么叫留情面,好壞它們會毫無保留地說出來。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和別人的評價,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無意中也提高了學生的讀書興趣。
在教學時,教師要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能自由自在地讀書,這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自己的讀書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特別是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句,更要注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觸摸課文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