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清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主題。本課通過兒童自身的體驗活動以及對周圍人的調查,進一步感受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辨析用眼的正確方法,從而養成用眼、愛眼的好習慣。
一年級的小同學剛剛踏入學校的大門,沒有護眼意識。教師交給學生用眼知識,他們根本就不聽,教師空口說教只是徒勞。本節課就是針對這一現象進行設計的,通過兒童自身的體驗活動以及對周圍人的了解,進一步感受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引導學生辨析用眼的正確方法,從而培養用眼方法,養成用眼愛眼的好習慣。
本節課教師能夠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來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我力求結合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點,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境,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辨析用眼的正確方法;用小組學習的方式掌握科學用眼常識;用教師親身經歷來喚起學生要養成用眼、愛眼的真情實感。多媒體的介入給課堂增添了活力,豐富多彩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感官,學生在欣賞中體會了眼睛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上具有以下幾大亮點:
1.積極創設體驗性活動。如:“猜一猜”“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看一看”等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有趣活動中真正體驗到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課堂上學生興奮的表情、快樂的笑聲中,讓我們體會到這種方式下學生學習是愉快的,體驗是真實有效的。
3.各種能力得以提升。尊重學生的體驗感悟,學生樂于自主參與活動,學生主體性得到凸現,師生交流密切,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得到培養,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強。
4.教師善于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用自己的“近視”進行現身說教,實現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目的,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得以提升,養成良好的護眼習慣。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們真正喜愛的成長舞臺。
整節課教師能充分的發揮主導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關注學生個性差異,讓學生在開放的活動中感受、體驗、領悟,創建了自主、互動、和諧的品德與生活課堂,達到了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作者簡介:常清,女,漢族,黨員,小學高級職稱。1971年出生,現任黑龍江省寧安市東京城鎮小學教師。曾任小學品德教師、大隊輔導員、教學校長等職務,先后獲得市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