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朝廣
摘 要:小學游泳教學對小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增加運動的協調能力,防止運動損傷,提高小學生的預防疾病、免疫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關鍵詞:小學生 游泳運動 作用
隨著中小學體育改革的深入,游泳運動項目也逐步走進了校園,有好多地方已經把游泳項目作為中考的必考項目。游泳運動有其特有的運動價值和作用,不但是一項鍛煉身體的運動技能,還是在特殊條件下生存的本領。下面是本人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談談游泳運動對小學生的作用。
游泳運動對小學生的作用
1.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促進心臟發育。游泳運動是全身的運動,四肢、腰腹的肌肉都大量參與,冷水的刺激通過熱量調節作用與新陳代謝能促進血液循環,對全身的血液循環要求比較高,加速血液循環,長時間的游泳運動,能夠促進心血管系統的生長發育,能夠促進心臟的發育。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組織能得到加強,增加心每搏輸出量,心臟的跳動次數減少,這樣心臟的活動就能節省化,促進心臟的功能性肥大,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游泳的條件下,身體所承受的水壓就已達到靜止狀態下舒張壓有所上升,收縮壓有所下降,因此血壓值變得更為有利;血管的彈性也有所提高。有資料顯示:一般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臟跳動約66~72次,每搏輸出量約為60~80毫升,而長期參加游泳鍛煉的人,在同樣情況下秩序收縮50次左右,每搏輸出量卻達到90~120毫升。所以說長期參加游泳鍛煉,保證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可以預防各種心臟病,游泳周圍的水壓,能有力地驅使靜脈血液回流,減少下肢靜脈和盆腔淤血,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
2.游泳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肺活量。在游泳練習時,新陳代謝過程和心血管系統工作的節省化,都離不開大量的供氧,游泳運動能夠提高呼吸肌的工作能力,在游泳的時候,由于周圍水的壓力,給吸氣增加了困難,這樣不管是吸氣還是呼氣都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縮力,從而能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加大肺活量。有研究表明:游泳時人的胸廓要受到12~15kg水的壓力,隨著水深度的加大,壓力增大,游泳速度的加快也會加大壓力負荷。那么要想使身體獲得足夠的氧氣,呼吸肌就必須不斷地克服這種壓力。有專家研究表明:一般兒童少年的肺活量為1800~2500毫升,而經常從事游泳者,可以達到2000~3000毫升。
3.增強學生的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人體運動協調能力。兒童少年是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游泳運動是全身運動,四肢需要配合協調,全身用力準確,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支配能力,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也對調整人體內部平衡,促進了小學生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促進小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
4.促進小學生的新陳代謝,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癥。目前有調查顯示,我國兒童的肥胖比例逐年增加,學生的運動量不足,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而游泳運動本身要消耗能量,同時在水溫的環境下,又增加了人體能量的消耗,所以說游泳運動,在相同運動量的情況下,能夠消耗更多的能量,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對于體重超標,肥胖的兒童是非常好的減肥、控制體重的運動。游泳運動由于要克服水的阻力,遠遠大于在空氣中運動克服空氣的阻力,這都增加了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能夠更好地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5.游泳運動減少小學生運動系統的損傷。游泳時人體是漂浮在水中,自由的運動身體和四肢,只克服水的阻力,用力均勻,防止肌肉的突然的用力,同時也避免了像跑步運動時下肢著地時,堅硬地面對踝關節、膝關節、盆骨的沖擊力,減少了肌肉的損傷和對下肢關節和盆骨的損傷。尤其對于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少年來說,游泳運動對于防止運動系統的損傷有好處,能夠更有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
6.防病治病,提高小學生的身體免疫力。游泳運動本身就能預防疾病,提高免疫能力,而且游泳運動是在特定的水溫環境條件下完成的,學生一般只穿游泳衣,增加了學生機體對水溫的適應能力,而且游泳環境下水溫畢竟恒定,也避免了在戶外運動時外界溫度溫差的變化,提高了學生機體預防疾病的能力,同時也避免了疾病發生。
7.培養小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游泳運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在陌生的環境下進行,加上在水中游泳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要克服心理的恐懼感和怕水性才能在水中游泳,而且在水中游泳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學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這都無形當中培養了小學生勇敢頑強的優秀品質。對于加強體育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其特殊的教育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游泳(體育學院普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王常青.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游泳教學[J].廣東高校體育,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