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成嶺
語文是集工具性、思想性于一體的學科,它不僅是其他基礎學科的基礎,而且對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對于提高個人乃至社會的素質都具有奠基意義。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把學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的。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景,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工夫。“活躍”的表現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就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加強朗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是通過語言文字來完成的,在教學中,就要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讀進書中去,從而認識和掌握作者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比如,《泊船瓜洲》一詩,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用得生動、形象,妙不可言。教學時,可以激發學生春游時積累的景色圖式,想想春風吹過的江岸的花紅柳綠,再結合“春風又綠”四字,想象一下冬天悄悄過去,春風悄悄吹來,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中,在不經意中染上綠色……學生在不經意間就體會了這個“綠”字的形象和化靜為動的妙處及詩人筆下的美好景致。因此有感情地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環節。要讓學生從大量的閱讀中,吸取語文營養,豐富知識,開發智力,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美人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
三、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利用多媒體文、圖、聲并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其內容真可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課文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體課件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筑物,這對于大多數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創設教學情景絕對是多媒體的拿手好戲。運用它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在上《火燒云》一課時,我根據學生一般都沒有仔細觀察過,而且沒有真正見過火燒云這一實際,課上注重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先通過動畫演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不同形、色的火燒云,用逼真的畫面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和作者觀察的仔細、描繪的細膩。
總之,要學好語文,提高自身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廣泛地閱讀,并接受語文以外的知識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