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蓉
音樂教育是小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而音樂欣賞是進行音樂教育強有力的手段。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在配合貫徹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我正是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就音樂欣賞教育這一方面,努力去改變學生已經形成的被動的、機械的思維方式,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參與、體驗音樂。在展現學生個性的同時,讓學生帶著一種審美、愉悅的心境去主動欣賞音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從而啟迪孩子們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興趣愛好為動力,優化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的綜合化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他就會主動積極地學習。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始終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出發點和歸宿。例如:欣賞《金蛇狂舞》時,教師讓學生隨樂曲的鑼鼓節奏拍打,學生頓時興趣十足,他們既能體驗到音樂所表達的熱烈、歡騰的情緒,又能領會樂曲中節奏、速度、力度變化對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然后唱一唱樂曲的主旋律,這樣就更易理解《金蛇狂舞》所刻畫的音樂形象。
二、重視學生心理特點,突出音樂本體,強化審美體驗
欣賞教學中,“說”是學生對作品的主要要素、音樂形象等方面的評議,方法可采用師生問答、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鼓勵學生自由地、大膽地想象,說出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最后由老師概括、小結,這樣老師可及時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避免欣賞的盲目性,讓學生針對老師聆聽音樂前的設疑進行思考,在欣賞過程中,尋找答案,主動欣賞。
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激勵音樂創新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毙W音樂課中,音樂創造的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在創新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著力設計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1.動作創作
動作,是低齡兒童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后,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由于孩子的生活積累、記憶儲存、想象不盡相同,所以律動自是千姿百態、各具特色。例如一段以跳音為主的樂曲后,請學生表現會跳的動物,他們就做出了小兔、青蛙、袋鼠等動物的跳躍形態。這時,有個女孩卻扮公雞跳,大家有點納悶:公雞可不善去跳啊!小女孩卻理直氣壯地說:“我看到公雞打架就是一跳一跳的。”孩子們會隨著音樂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常常令教師始料不及、為之驚喜的新穎動作。
2.繪畫創作
音樂欣賞課難上,是同行們一致公認的。我發現以往的音樂欣賞課都是學生呆坐著聽,老師艱難地維持著課堂紀律,終于聽完了,彼此都松了一口氣。這樣的欣賞方法,學生何以感受得到美?針對這種情況,我根據內容采用了欣賞繪畫教學法。即邊聽邊畫,音畫結合。既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科交叉互助。如欣賞《快樂的節日》時,我鼓勵他們邊想邊畫,邊畫邊想,由無主題的隨意畫創作向有主題的隨意畫創作。引導他們使用豐富的色彩語言,如快樂、節日的色彩;節日上人們的表情、動作的色彩……通過引導,學生都能把畫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表達出來,因為他們覺得這首曲子所要表達的畫面是熱鬧的,情緒是奔放的。這種教法,有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自主的氛圍中,達到和諧與歡躍的審美感受。
3.故事創作
故事是學生們所喜愛的,講故事的過程是發展語言的過程,也是創作的過程。在故事表演中既滿足了其表現欲,又使他們因具有成就感而對欣賞產生興趣,他們創作的一詞一句,教師都要加以贊美,以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欣賞《龜兔賽跑》音樂故事后,進行故事創作,師問:“兔子就這樣一直沒能比過烏龜先生嗎?”有一位小朋友就站起來說:“不!過了幾天,兔子想想不服氣,又來找龜先生比賽,這次,他沒有睡覺,終于拿了第一名!”還有一個小朋友說:“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看不起驕傲的兔子。所以,小白兔決心勝過烏龜,它開始每天鍛煉身體了?!痹谝魳氛n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音樂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在教學研究中證明是切實可行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21世紀是不斷進步的時代,人們的審美也同樣在不斷地變化著,音樂欣賞教學也同樣應是與時俱進的。因此,今天,我們研究如何通過欣賞教學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這一課題,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對此認識,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探索中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