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進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朗讀訓練。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揣摩、朗讀與想象結合等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范讀 揣摩 品味 誘發語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崩首x可以有效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應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
一、教師范讀,學生感知語感
小學生年齡小,讀書經驗少,讓學生對言語文字感興趣,適應語感直覺性的特點,教師范讀至關重要。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的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老師以聲情并茂的范讀創設出濃郁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教師范讀時,首先要入情,通過眼神、面部表情、姿勢等體態語言把課文中所表達的喜怒哀樂,直接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進行情感體驗。同時,根據范讀時的輕重、緩急、停頓、語氣、語調,全面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加上有意識地模仿,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
二、通過朗讀、揣摩,培養語感
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一種好方式,是自己揣摩表達自己感悟的方法。在教學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就可以增強學生對語音的感受能力,增強對語言規范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作品的精妙之處,讀出自己的發現,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各種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文本。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現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脫脫地表達出來。
三、朗讀與激發想象結合,誘發語感
閱讀教學中,朗讀不僅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走進作品所描述的語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教師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林?!窌r,我就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 一位細致、敏感的游客,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優美的畫面,美妙的音樂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意境中。學生帶著情,帶著景來朗讀課文,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這樣,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
總之,朗讀是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簡單的語言道出了學習語文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在反復讀中,對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味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拓展、充實、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無疑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